DB22_T 3464-2023 儿童面瘫中医诊疗规范.docxVIP

DB22_T 3464-2023 儿童面瘫中医诊疗规范.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11.020CCSC05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3464—2023

儿童面瘫中医诊疗规范

SpecificationforChinesemedicaldiagnosisandtreatmentforFacialparalysisinchildren

2023-02-27发布2023-03-27实施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

I

DB22/T3464—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提出。

本文件由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冯金花、蒋锴、田美玲、曲彦来、周艳秋、关诗慧、林双竹、钱美加、赵海燕、刘志晶、纪宁、张新瑶、赵凯凯、王婉琦、尚光媛、王春月、穆春宇、陈乾兑、高稳、王银红、李佳祎、李梅、刘玉书。

DB22/T3464—2023

1

儿童面瘫中医诊疗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儿童面瘫中医诊疗的禁忌症、诊断、辨证论治、其他疗法和预防调护。

本文件适用于18周岁以下人群面瘫的中医诊断和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面瘫facialparalysisinchildren

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证。又称“口眼蜗邪”。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麻痹、面神经炎。属中医“中络”、“口僻”、“吊线风”范畴。

4禁忌症

4.1属于中枢性面瘫者。

4.2虽有周围性面瘫,但作为其它疾病的一个症状表现,如Guillain-Barre综合征、耳源性面瘫、脑干梗死、后颅窝肿瘤等及Hunt综合征者。

4.3有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或代谢性疾病者。

4.4合并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器质性病变、精神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者。

4.5严重的冻伤、湿疹、溃疡等皮肤病变者。

4.6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者。

5诊断

5.1西医

5.1.1急性起病,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的发病过程,通常3d左右达到高峰。

5.1.2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如受累侧闭目、皱眉、鼓腮、示齿和闭唇无力,以及口角向对侧歪斜,可伴有同侧耳后疼痛或乳突压痛。根据面神经受累部位的不同,可伴有同侧舌前三分之二味觉消失、听觉过敏、泪液和唾液分泌障碍。个别患者可出现口唇和颊部的不适感。当出现瞬目减少、迟缓、闭目不拢时,可继发同侧角膜或结膜损伤。

5.1.3排除继发原因,颅脑CT、MRI检查正常。

2

DB22/T3464—2023

5.2中医

5.2.1急性发作,常在睡眠醒来时出现。

5.2.2突然出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

5.2.3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三分之二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

5.2.4病程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痉挛,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患侧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

5.3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见表1

表1

项目

中枢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

病变定位

核上瘫,即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常见部位为内囊。

核下瘫,即面神经核以下面神经运动纤维。

病因病理

各种原因导致的颈内动脉系统闭塞,尤以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闭塞最为多见,也可因血管瘤、高血压血管病变所致的颅内出血以及颅内肿瘤所致。

受寒、病毒感染等各种原因导致的神经营养血管收缩缺血,而毛细血管扩张,面神经水肿,面神经受到压迫。

临床表现

面额纹与对侧深度均相等、眉毛高度与眼裂大小均与对侧无异。病变对侧面下部肌肉出现瘫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动作时口角歪向健侧。

常伴有病灶对侧的肢体瘫痪。

起病出可有下颌角或耳后疼痛,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外向健侧,甚者可有同侧味觉消失。肢体无变化。

辅助检查

颅脑CT、MRI检查异常

颅脑CT、MRI检查正常

6辨证论治

6.1风寒袭络

6.1.1证候

见于发病初期,面部多有受寒史,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6.1.2治法

文档评论(0)

馒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3004103100003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