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13.020.01CCSA45
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4684—2023
海滨滩涂微塑料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microplasticmonitoringincoastaltidalflat
2023-12-28发布2024-01-28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37/T4684—2023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外业调查 2
4.1调查时间 2
4.2站位布设 2
4.3样品采集 3
5实验室分析 3
5.1实验试剂 3
5.2仪器设备 3
5.3样品处理 4
5.4样品镜检 4
5.5样品成分鉴定 4
6丰度计算 5
7成果和报告编写 5
附录A(资料性)海滨滩涂微塑料外业采样记录表 6
附录B(资料性)海滨滩涂微塑料实验分析记录表 7
附录C(资料性)海滨滩涂微塑料监测报告格式与内容 8
参考文献 10
DB37/T4684—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海洋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山东省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DB37/T4684—2023
1
海滨滩涂微塑料监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海滨滩涂微塑料监测的外业调查、实验室分析、丰度计算、成果和报告编写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砂质(砂、砾、粗砾)和淤泥质(淤泥、粉砂、黏土)海滨滩涂微塑料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17378.3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T40146化妆品中塑料微珠的测定
GB50591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
DB37/T4323海水增养殖区环境微塑料监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滨滩涂coastaltidalflat
位于最大潮高潮线与低潮最低线之间的海岸带湿地。
注:主要包括潮上带和潮间带。
3.2
微塑料microplastic
长度或等容粒径≤5mm的塑料制品或碎屑。
[来源:DB/T4323—2021,3.2,有修改]3.3
潮上带supratidalzone
海岸线与特大潮或风暴潮时海水影响陆地最远处之间的地带。
[来源:GB/T18190—2017,2.1.10]3.4
潮间带intertidalzone
位于平均大潮高、低潮之间的海水覆盖的区域。
[来源:GB/T15918—2010,2.3.2]3.5
高潮区hightidalregion
DB37/T4684—2023
2
位于潮间带(3.4)大潮平均高潮线和小潮高潮线之间的区域。
3.6
中潮区middletidalregion
位于潮间带(3.4)小潮高潮线和小潮低潮线之间的区域。
3.7
低潮区lowtidalregion
位于潮间带(3.4)小潮低潮线和大潮平均低潮线之间的区域。
4外业调查
4.1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宜在大潮期的低潮前后1h内进行。
4.2站位布设
4.2.1站位选择原则
站位宜选择在具有代表性的、底质相对均匀稳定的区域。
4.2.2站位布设方法
监测断面和站位布设的方法与要求如下:
a)滩涂长度<2km的区域设置2个监测断面,长度>2km且≤5km的区域设置4个监测断面,长度>5km的岸滩设置4个~8个监测断面。监测区域内存在河口、排污口、港口码头、旅游区、增养殖区时,宜在附近增设1个监测断面;
b)监测断面应垂直于海岸线布设,在监测断面的2个端点分别插入标签棍并用标签绳连接;
c)每个监测断面在潮上带和潮间带的高潮区、中潮区、低潮区各随机布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31∕T 1038-2017 生态公益林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docx
- DB37_T 5242-2022 城镇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技术规程.docx
- DB31∕T 816-2014 主要观赏灌木容器苗质量分级.docx
- DB37_T 4549-2022 石油库碳排放核算和碳中和核定技术规范.docx
- DB37_T 1173-2021 城市道路照明设施养护维修服务规范.docx
- DB37_T 4701-2024 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接口调用技术导则.docx
- DB37_T 5258-2023 假山工程技术标准.docx
- DB37_T 4638-2023 游艇码头工程质量检验规范.docx
- DB37_T 5256-2023 民用地下空间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docx
- DB31∕T 239-2020 城市公共交通非接触式集成电路(IC)卡交易终端机技术规范.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