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用品消毒技巧.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办公用品消毒技巧

作为行政后勤岗位的从业人员,我在办公室服务的第七个年头里,最深的感受是:那些每天被我们握在手里、敲在指下、贴在耳边的办公用品,远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干净”。键盘缝隙里的咖啡渍、鼠标滚轮上的皮脂、文件封皮的指印……这些肉眼可见的痕迹下,往往藏着大量细菌、病毒和微生物。尤其是在流感季或特殊卫生时期,做好办公用品消毒,既是保障团队健康的“隐形防线”,也是体现职场温度的细节关怀。今天,我就结合日常工作经验,从“为什么要消毒”“怎么选消毒剂”“不同物品的消毒技巧”“注意事项”四个维度,和大家好好聊聊这件“小事”。

一、先聊清楚:为什么要重视办公用品消毒?

刚入行时,我也觉得“消毒”是件麻烦事——每天擦这擦那,耽误时间又看不到效果。直到某年冬天,部门接连有五位同事发烧请假,流感病毒在办公室里“开了席”。后来做环境采样才发现,共用的打印机按钮、茶水间微波炉把手、公共电话听筒上,菌落总数超过安全标准3倍以上。这才明白:办公用品是职场中的“交叉接触枢纽”。

我们每天高频接触的物品,比如键盘、鼠标、手机、文件,往往被多双手“接力”使用。以最常见的键盘为例,有研究显示,普通办公室键盘的细菌数量是马桶坐垫的400倍;而共享的会议话筒,一场3小时的会议后,表面可能附着200多种微生物。这些看不见的“小客人”,轻则引发皮肤过敏、呼吸道不适,重则可能成为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传播媒介。

更关键的是,办公用品的材质复杂——塑料、金属、布料、电子元件……不同材质对消毒剂的耐受性不同,消毒方式稍有不当,可能损坏物品(比如用酒精擦皮质座椅会褪色),也可能残留有害物质(比如含氯消毒液未擦净会刺激皮肤)。所以,科学消毒不是“随便擦一擦”,而是“按需定制方案”。

二、工欲善其事:消毒剂的选择与使用原则

要做好消毒,第一步是选对“工具”。市面上的消毒剂种类繁多,从常见的酒精、84消毒液,到新兴的二氧化氯、次氯酸,各有各的“脾气”。我整理了一份“办公用品消毒剂适配表”(非表格,用描述替代),帮大家快速避坑:

(一)75%医用酒精:电子设备的“黄金搭档”

酒精是办公室最常用的消毒剂,它通过破坏微生物膜结构来杀菌,对常见细菌、病毒(如流感病毒)有效,但对孢子类微生物效果较弱。需要注意的是:只有75%浓度的酒精消毒效果最佳——浓度过高(如95%)会快速凝固微生物表面蛋白,形成“保护壳”;浓度过低则无法彻底破坏膜结构。

酒精的优势在于挥发性强,擦拭后3-5分钟即可干燥,适合电子设备(键盘、鼠标、手机、投影仪遥控器等)。但它也有短板:易燃(闪点22℃,低于室温),不能在明火或高温环境(如打印机旁)大量使用;对皮质、部分塑料(如ABS塑料)有轻微腐蚀性,长期擦拭可能导致褪色或老化。

(二)含氯消毒液:公共区域的“强力选手”

含氯消毒液(如84消毒液)通过释放次氯酸杀菌,对细菌、病毒、孢子均有效果,是应对“重污染区域”的首选。但它的刺激性强,使用时必须严格配比(普通办公环境建议1:500,即1份消毒液加500份水),且需佩戴手套操作。

含氯消毒液适合金属制品(如文件柜把手、电梯按钮)、陶瓷(如马克杯)、布料(如沙发扶手),但要注意:不能和酸性物质(如洁厕灵)混用(会产生有毒氯气);对电子设备、皮革、漆面有强腐蚀性(曾有同事用稀释的84擦电脑外壳,结果漆层整片脱落);消毒后需用清水二次擦拭,避免残留刺激皮肤。

(三)二氧化氯/次氯酸:“温和派”新选择

这两年新兴的二氧化氯和次氯酸消毒液,算是“后起之秀”。它们的优势在于:无刺激性气味、腐蚀性低、杀菌谱广(对新冠病毒、手足口病毒等均有效),尤其适合敏感人群(如孕妇、过敏体质同事)的办公环境。

二氧化氯需现用现配(稳定性差),次氯酸则可直接使用(部分品牌有瓶装喷雾)。两者都适合布料(如座椅套、窗帘)、纸质文件(紫外线会损伤纸张,而它们可直接喷洒)、儿童接触区(如母婴室用品)。但价格略高,建议作为“补充消毒剂”,配合酒精和含氯消毒液使用。

(四)紫外线消毒:“无接触”的隐蔽高手

紫外线通过破坏微生物DNA/RNA杀菌,适合无法直接擦拭的物品(如文件、票据、键盘缝隙)。办公室常用的是紫外线消毒灯或便携式紫外线手电。需要注意:紫外线无法穿透遮挡物(比如键盘缝隙里的灰尘会“保护”细菌),所以使用前需先清洁表面;照射时间至少30分钟(短了杀不彻底);对人体有害(照射时需无人在场,结束后通风10分钟再进入)。

三、分门别类:常见办公用品的消毒技巧

明白了消毒剂的选择,接下来要针对不同办公用品“对症下药”。这里我按“高频接触类”“电子设备类”“特殊材质类”分三类,结合具体场景讲操作步骤——这些都是我在日常工作中总结的“实战经验”,亲测有效。

(一)高频接触类:键盘、鼠标、电话、打印机按钮

这类物品的特点是“手不离身”,每天被触碰几十次甚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