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为什么选择社区研究?——项目启动的深层逻辑演讲人
为什么选择社区研究?——项目启动的深层逻辑01呈现社区研究结果:从学生成果到社区共享02如何开展社区研究?——科学严谨的实施路径03社区研究的教育启示:在社会中生长的儿童04目录
2025小学呈现社区研究结果社会研究课件
作为深耕小学社会研究教学十余年的一线教师,我始终坚信:社区是孩子认识社会的第一扇窗。2025年春季学期,我们以身边的社区为主题,组织五年级126名学生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社区研究项目。今天,我将以亲历者的视角,从研究背景、实施路径、成果呈现、教育价值四个维度,完整呈现这场从课堂到社区的社会研究实践。
01为什么选择社区研究?——项目启动的深层逻辑
1回应时代需求:社会研究课程的育人使命2022年版《义务教育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社会课程要引导学生从家庭、学校、社区等生活场域出发,逐步扩展对社会的认知。2025年,随着大思政课建设的深化,社区作为行走的教科书,其教育价值被重新定义——它不仅是地理空间,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社会关系的缩影、公共责任的起点。
2对接儿童发展:从认知社区到理解社会五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过渡的关键期(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我们前期调研发现:83%的学生能说出社区内3个以上场所(超市、快递站、卫生室),但仅12%能描述社区的历史变迁;65%知道社区有居委会,但无人能解释居委会如何服务居民。这种熟悉的陌生,恰恰构成了研究的起点——我们需要帮助孩子跳出生活者的视角,成为观察者记录者,甚至行动者。
3联结校社资源:构建协同育人新生态项目启动前,我们与社区居委会、老年协会、社区图书馆等7家单位建立合作。比如,社区老书记主动担任历史顾问,超市经理开放后台数据,快递站站长教学生分析物流规律。这种学校搭台、社区支持、学生主研的模式,让教育真正走出围墙,实现社会即课堂的育人理念。
02如何开展社区研究?——科学严谨的实施路径
1准备阶段:从模糊兴趣到具体问题研究初期,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为什么社区广场晚上有跳舞的奶奶?快递站的包裹从哪来?社区树为什么要刷白漆?我们通过三轮研讨,将问题归类为四大研究方向:
历史脉络组(社区的前世今生)
1准备阶段:从模糊兴趣到具体问题文化生活组(社区的特色活动)服务网络组(社区的支持系统)
环境生态组(社区的空间利用)
每个小组由8-10人组成,自主推选组长、制定分工表(记录员、访谈员、绘图员等)。我们特别设计了《研究工具包》,内含:
基础工具:放大镜(观察植物)、卷尺(测量公共空间)、录音笔(访谈记录)
方法指南:《如何设计有效问题》《访谈礼仪20条》《数据整理三步骤》
安全手册:《社区活动安全须知》《紧急联络卡》
2实施阶段:从课堂学习到实地探索2.1历史脉络组:挖掘时间的痕迹这组学生最开始的困惑是没有历史资料怎么办。我们引导他们转向活的历史——拜访82岁的社区老党员张爷爷,他翻出1985年的《社区规划图》;在废品站发现1992年的老门牌;采访搬来30年的王奶奶,记录从菜地到商品房的变迁。学生用时间轴、老照片对比、口述史录音三种形式,梳理出1950年代村落雏形-1980年代单位家属区-2000年代商品房社区-2020年代智慧社区的四阶段发展脉络。
2实施阶段:从课堂学习到实地探索2.2文化生活组:解码社区的温度他们重点观察了三类活动:每天19:00的广场舞、每周六的露天电影、每月15日的便民服务日。学生设计了《活动参与度问卷》(发放120份,回收112份有效),发现:
广场舞参与者中60岁以上占78%,主要诉求是锻炼身体+交朋友;
露天电影最受欢迎的是《流浪地球》(播放3次,场场满座);
便民服务日最热门的是磨刀(每次排队超20人)、理发(老年人占90%)。
特别触动我的是,学生在访谈中发现:广场舞领队李阿姨坚持组织活动12年,只因老伴走后,这里成了我的第二个家。这种情感联结的发现,让研究超越了表面的活动统计。
2实施阶段:从课堂学习到实地探索2.2文化生活组:解码社区的温度2.2.3服务网络组:绘制社区的支持地图
学生用一个月时间蹲点观察:早7点的早餐摊、午间的快递配送、傍晚的垃圾分类督导。他们绘制了《24小时社区服务热力图》,标注出:
民生保障点:3家便利店(24小时营业)、1家社区医院(8:00-20:00)、2个快递驿站(9:00-21:00);
特殊服务点:1个银发食堂(为80岁以上老人送餐)、2个儿童托管角(放学时段开放);
应急服务点:1个微型消防站、3个应急物资储备柜。
更难得的是,学生通过访谈居委会主任,了解到服务时间的设定背后是居民需求调研的结果——比如便利店延长到24小时,是因为有夜班工作者反馈下夜班买不到热饭。
2实施阶段:从课堂学习到实地探索2.4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