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旧建筑楼板加固施工工艺操作指南
作为在建筑加固行业摸爬滚打十余年的“老匠头”,我太明白那些带着裂缝的老楼板意味着什么——它们可能是承载着三代人记忆的老厂房,可能是社区里孩子们跑跳的旧教学楼,也可能是老一辈舍不得搬离的单位宿舍。这些建筑的楼板就像人身体里的骨骼,一旦出问题,整个“身体”都不踏实。今天就跟大伙儿掏心窝子聊聊,旧建筑楼板加固到底该咋干,每一步的门道在哪儿。
一、为啥要先做“体检”?前期评估是加固的“导航仪”
去年接了个活儿,某老家属楼的住户说自家客厅楼板有“小裂缝”,结果我们带着仪器一测,好家伙,楼板混凝土强度连C20都不到,钢筋锈蚀率超过30%。这事儿让我特别感慨:加固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第一步必须给老楼板做全面“体检”,摸清家底才能开对药方。
1.1检测内容:从“皮”到“骨”的全方位检查
检测得像大夫看病似的,分“望闻问切”。首先是表观检测,拿个强光手电贴着楼板慢慢照,重点看裂缝走向、宽度、深度——斜向裂缝可能是受力问题,顺筋裂缝大多是钢筋锈蚀胀裂的。我常跟徒弟说:“别嫌麻烦,连墙根和梁边的交接处都得看仔细,这些地方最容易藏问题。”
然后是“里子”检测,得用专业仪器。回弹仪测混凝土强度,我这台老仪器跟了我8年,敲起来“哒哒”响,数值能反映混凝土密实度;钢筋扫描仪更神,能“看透”楼板里的钢筋直径、间距和保护层厚度——有时候住户说“楼板薄”,一扫描才发现是钢筋间距太大,偷工减料留下的老毛病。要是遇到怀疑有碳化的情况,还得用酚酞试剂测碳化深度,这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耐久性。
最关键的是荷载检测。老建筑当年设计荷载可能才2kN/m2,现在家里堆的东西多,楼板根本扛不住。我们会用千斤顶模拟加载,观察楼板变形和裂缝发展情况,这就像给楼板做“压力测试”,测完才知道它到底还能扛多少。
1.2评估报告:给加固方案“定调子”
检测数据出来后,得像写诊断书似的出评估报告。要明确三个事儿:一是楼板的“病症”类型,是承载力不足?还是刚度不够?或者是裂缝导致的渗漏问题?二是“病情”严重程度,比如混凝土强度等级是C15还是C25,钢筋锈蚀是局部还是整片;三是“治疗”优先级,哪些区域必须马上加固,哪些可以暂缓处理。我常跟甲方说:“报告里的每一个数据都得踩实了,这是后边所有工作的‘法律依据’。”
二、选对“药”才能治好“病”:主流加固工艺的“适应症”与“操作经”
有次在工地,甲方看着方案问:“你们说的粘钢、碳纤维、增大截面,到底有啥区别?”我给他打了个比方:“这就像给人补身子,虚得厉害的得喝参汤(增大截面),轻微乏力的吃点补剂(粘钢),想轻装上阵的贴个膏药(碳纤维)。”不同工艺各有各的“脾气”,得根据病情选对“药”。
2.1粘钢加固:快捷实用的“力量补丁”
这是最常用的工艺,特别适合楼板局部承载力不足的情况。记得有回加固老商场的楼板,原设计荷载低,现在要放重型货架,用粘钢既不占空间又能快速完工。
操作关键点:
基层处理得“狠”:混凝土面要拿角磨机打磨到露出骨料,像搓澡似的把浮浆全搓掉;钢板得用砂纸打毛,要是有锈迹,必须用钢丝刷清理到金属光泽——我常跟工人说:“粘结面脏一点,加固效果差一半!”
结构胶要“调得匀”:得按配比把甲乙组分挤到塑料桶里,用电钻搅3分钟以上,颜色均匀没疙瘩才行。有回工人图省事没搅匀,结果粘结面局部脱胶,返工花了三天。
加压要“稳”:钢板贴上去后,得用膨胀螺栓或夹具加压,压得像“膏药”似的紧紧贴住。我一般要求加压24小时,期间每隔两小时检查一次,别让钢板翘边。
注意:这种工艺怕潮湿,要是楼板下方有水管渗漏,得先做防水处理;温度低于5℃时别施工,结构胶固化慢,容易出问题。
2.2碳纤维加固:轻软高强的“隐形铠甲”
去年加固某高校老图书馆的楼板,师生们怕影响层高,我们就选了碳纤维。那材料轻得像布,贴完后几乎看不出来,特别适合对空间要求高的场景。
操作窍门:
碳纤维布裁剪有讲究:得按设计尺寸提前裁好,别现场乱剪——纤维丝一旦断了,强度就折损。我习惯用壁纸刀在垫板上划,刀刃要锋利,切口要平齐。
底胶要“薄而匀”:刷底胶就像给楼板“打底妆”,用滚筒蘸着胶慢慢滚,不能有漏刷,也不能堆成“小水洼”。有次工人偷懒,转角处没刷到底胶,结果碳纤维布贴上去后鼓了包,撕下来重新刷了两遍。
浸润要“透”:贴碳纤维布时,得用专用滚子反复滚压,把胶液压进纤维丝里,直到布面发亮、没有白丝。我常蹲在地上盯着工人操作,边看边说:“滚的时候手劲儿要匀,从中间往两边赶,把气泡都赶出去。”
提醒:碳纤维怕紫外线,贴完得刷防火涂料;要是楼板有动态荷载(比如健身房),得选高强度Ⅰ级布,别图便宜用低强布。
2.3增大截面加固:稳扎稳打的“增肌方案”
前年加固某老厂房的楼板,原楼板太薄,荷载又大,我们用了增大截面法——相当于给楼板“增肥”,让它更结实。
关键步骤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