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1
PAGE1
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人欣赏音乐的前提是“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因此提出了“非乐”的思想。该思想家的流派最有可能是()
A.墨家B.道家C.法家D.儒家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人欣赏音乐的前提是‘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因此提出了‘非乐’的思想”可知,战国时期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崇尚节俭、反对奢侈浪费,音乐是王公贵族享乐之物,是加重小生产者和劳动者负担的活动,故提出“非乐”思想,故选A项;道家崇尚逍遥,提出“齐物”的观点,排除B项;法家崇尚严刑峻法,排除C项;儒家倡导“民贵君轻”,排除D项。
2.下图是战国和秦汉北部地区农牧界限分布图,该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农耕区。引发农牧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边疆政策的影响B.郡县制度的实行
C.北方气候条件的恶化D.丝绸之路的开辟
【答案】A
【解析】据地图可知,汉武帝时期的农牧界限比战国时期的农牧界限更靠西、更靠北,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设置河西四郡以及西域都护管理西北地区,在这些地区屯田,推动农牧界限变化,故选A项;秦朝时期推行军衔制度,排除B项;北方气候条件恶化,则会推动农牧界限向南转移,与地图所示方向相反,排除C项;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之间的贸易通道,与农业发展无关,排除D项。
3.“任土作贡”(依据土地具体情况,制定贡赋的品种和数量)现象古已有之,汉代形成制度。唐代法律明文严格规定土贡征收数量、种类、时间及运输、库存、支用;唐后期地方官员间馈赠礼物中有许多当地土贡物产,土贡流动距离近至同一州、同一道,远至跨州连郡。唐后期这一现象()
A.促进了均田制、租庸调制瓦解B.为地方割据奠定了经济基础
C.表明了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减弱D.说明政府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唐代法律明文严格规定土贡征收数量、种类、时间及运输、库存、支用;唐后期地方官员间馈赠礼物中有许多当地土贡物产,土贡流动距离近至同一州、同一道,远至跨州连郡”可知,唐代政府明文规定土贡的使用及运输状况,但是唐后期土贡流动距离扩大,说明唐朝后期土贡的地方性脱离中央性,表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故选C项;土地兼并使得均田制无法实行,租庸调制瓦解,排除A项;唐末藩镇割据主要原因是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排除B项;土贡具有象征和礼仪的意义,对财政收入影响不大,排除D项。
4.有学者认为,与唐朝相比,宋人已无士庶之别。自宋仁宗始,社会上逐渐把品官之家称为“官户”,但与过去的士族相比其社会地位并不稳定,很难世代为官,而大量普通士人则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户”身份。这一现象()
A.根本原因是宋朝政治制度改变B.导致国家无法控制基层社会
C.反映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快D.说明宋朝科举制度已趋完善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宋人已无士庶之别……大量普通士人则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户’身份”可知,宋代平民可以通过科举制获得“官户”身份,实现阶层流动,故选C项;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排除A项;宋朝时期通过儒学、士绅等方式控制基层社会,排除B项;宋朝时期进一步完善科举制,排除D项。
5.以下是清顺治年间科举考试殿试的考试内容。据此可知,统治者力图()
○顺治三年(1646年):王道之始
○顺治四年:如何得真才,如何防止劣绅欺压乡里,兴兵作战与减轻赋税如何两得
○顺治六年:满汉为一体问题,与民休息之法,不动兵革何以化盗息民
A.完善地方治理B.提倡儒学治国以稳定秩序
C.实现民族平等D.改革中枢机构以维护统治
【答案】B
【解析】据材料“王道之始、如何得真才……与民休息”可知,殿试的内容涉及《孟子》、选官、地方治理、军事赋税、民族关系、经济政策等内容,由此可知,统治者力图提倡儒学治国以稳定秩序,故选B项;顺治四年的“如何防止劣绅欺压乡里”有利于完善地方治理,不能整体概括材料,排除A项;清朝时期满族是统治阶级,汉族大部分是被统治阶层,民族平等尚未实现,排除C项;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强化皇权,排除D项。
6.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一般委任谙悉洋务的实力派官僚担纲外交机构的长官。因此,奕?等洋务派首领把持的总理衙门职权不断扩大,总揽了包括众多内政外交在内的全部“洋务”。清政府此举主要是为了()
A.建立近代外交B.应对内外压力C.适应列强需要D.推行洋务运动
【答案】B
【解析】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福建省莆田市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
- 福建省永泰县城关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 广东省肇庆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
-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doc
- 河南省周口市恒大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高级中学校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 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doc
-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名校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 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二十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