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级执法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VIP

2025年高级执法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高级执法资格考试历年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刑法案例分析题

甲(35岁)与乙(28岁)系好友。2024年5月,甲因经营失败背负巨额债务,遂与乙共谋“搞点快钱”。甲提出:“我知道某小区住户丙经常出差,家里有现金和首饰,咱们去偷。”乙表示同意,但补充:“如果被发现,我就跑,别动手。”5月10日深夜,甲、乙潜入丙家行窃。甲翻找财物时,乙在客厅望风。此时丙提前返家,乙见丙进入客厅,因害怕被认出,突然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刺向丙腹部(经鉴定为重伤),丙呼救,甲听到动静后从卧室冲出,见丙受伤,立刻拽住乙逃离现场。后二人被抓获。

问题:

1.甲的行为如何定性?说明理由。

2.乙的行为如何定性?说明理由。

答案及解析

1.甲构成盗窃罪(既遂),不构成抢劫罪。理由如下:

根据《刑法》第25条、第269条,共同犯罪需以共同故意为前提。甲与乙共谋盗窃,主观上仅具有盗窃的共同故意。乙在盗窃过程中为抗拒抓捕实施暴力并致丙重伤,属于实行过限行为。甲对乙的暴力行为无共同故意,且未参与实施暴力,故不转化为抢劫罪。甲已实际取得丙家财物(题目隐含“翻找财物”已得手),盗窃罪既遂。

2.乙构成抢劫罪(既遂)。理由如下:

乙基于盗窃故意入户,在被丙发现后,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致丙重伤,符合《刑法》第269条“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转化型抢劫要件。乙的暴力行为超出原盗窃共同故意范围,但因其单独实施暴力并导致加重结果,应认定为抢劫罪既遂(致人重伤属于抢劫罪加重情节)。

二、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题

2024年6月,某县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被害人丁(女,28岁)被发现死于出租屋内,颈部有勒痕。公安机关经侦查锁定嫌疑人戊(丁前男友),并在其驾驶的轿车内搜查出带血迹的围巾(经DNA鉴定与丁的血型匹配)。戊到案后拒不认罪,辩称“围巾是丁生前送的,血迹可能是丁之前受伤留下的”。侦查人员在讯问时,因戊情绪激动,未告知其有权委托辩护人,直接进行了讯问。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戊的辩护律师提出:“围巾的提取笔录缺少见证人签名,DNA鉴定意见未注明鉴定材料的来源,属于非法证据,应当排除。”

问题:

1.围巾及DNA鉴定意见是否属于非法证据?是否应当排除?

2.侦查人员未告知戊委托辩护人权利的行为是否影响证据效力?

答案及解析

1.围巾的提取笔录缺少见证人签名,DNA鉴定意见未注明鉴定材料来源,均可能被认定为瑕疵证据,但不一定直接排除。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6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98条、第99条:

-物证的收集程序存在瑕疵(如提取笔录无见证人签名),若能补正或作出合理解释,可以采用;不能补正或合理解释的,不得作为定案根据。本案中,若公安机关能提供同步录音录像证明围巾提取过程合法,或说明无见证人系因“现场无适格见证人”等客观原因,则可补正。

-DNA鉴定意见未注明鉴定材料来源(如未写明“检材来自戊轿车内提取的围巾”),属于鉴定意见形式要件缺陷。根据司法解释,鉴定意见缺少签名、盖章或注明材料来源的,不得作为定案根据。因此,本案DNA鉴定意见因未注明来源,应依法排除。

2.侦查人员未告知委托辩护人权利的行为不直接影响其他证据效力,但可能侵犯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4条,侦查机关在第一次讯问或采取强制措施时,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未履行告知义务属于程序违法,但该违法性不必然导致讯问笔录以外的证据(如物证、鉴定意见)被排除。若戊因未获告知而未能及时委托辩护人,可能影响其辩护权行使,但需通过其他程序(如申请法律援助)补救,不直接导致已收集证据无效。

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案例分析题

2024年8月,某县市场监管局接到举报,称某食品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生产的“养生茶”标签未标明主要成分,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市场监管局立案调查后,认定公司“标签不符合规定”,拟作出罚款50万元的行政处罚。调查过程中,执法人员仅通过电话通知公司法定代表人到场接受询问,未制作询问笔录;作出处罚决定前,未向公司送达《行政处罚告知书》,直接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司不服,向市市场监管局申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维持原处罚决定。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问题:

1.市场监管局的处罚程序存在哪些违法之处?

2.公司对复议维持决定提起诉讼,被告如何确定?法院应如何审理?

答案及解析

1.市场监管局的处罚程序存在以下违法之处:

(1)询问程序违法。根据《行政处罚法》第42条,行政机关在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且应当制作笔录。本案中,执法人员仅电话通知法定

文档评论(0)

每一天都很美好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加油,继续努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