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4-2025学年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诗经》的编纂者可能运用了最早的信息处理技术。据《周礼》记载,周王朝设有“采诗官”、通过“木铎巡行”收集民间歌谣,形成系统的采集、分类、保存机制。这种将口头文学固化为文字典籍的过程,体现了早期人文成果与技术手段的共生关系。
在敦煌莫高窟,研究人员利用多光谱成像技术,使被烟尘覆盖千年的壁画重现绚烂色彩。当科技的光芒照进幽暗洞窟,我们不仅看到了更清晰的线条、更读懂了古人笔下“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美学追求。
(取材自《人文典籍的科技守护》)
材料二
2023年,某AI团队训练人工智能仿写杜甫诗歌。在学习了1450首杜诗后,AI生成的《秋兴八首·其九》中“孤城落日残霞外,独客危楼望眼空”等诗句引发争议。支持者认为其意境逼近原作,反对者则指出:缺乏安史之乱的生命体验,技术永远无法复制“万里悲秋常作客”的历史沉重感。
这种现象印证了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观点:科技可以计算原子的轨迹,却无法测量诗人颤抖的手腕。但值得注意的是,该Al通过分析平仄规律、意象组合等数据特征,客观上为古典诗歌研究提供了新的计量维度。
(取材自《当AI遇见唐诗》)
材料三
法国卢浮宫2024年推出“达芬奇实验室”互动展览。观众佩戴MR混合现实设备后,不仅能看见《蒙娜丽莎》的颜料层次分解图,还能通过触觉手套感受笔触的起伏。策展人克莱尔表示:“技术不是为了解构神秘感,而是搭建更多人接近人文经典的桥梁。”
这种尝试暗合中国“道器相济”的传统智慧。王夫之在《周易外传》中提出“器以载道”,现代科技正以全新方式诠释着这个命题——当3D打印复原了残损的青铜器纹饰,我们获得的不仅是视觉完整的“器”,更是重新流动起来的礼乐之“道”。
(取材自《博物馆里的数字革命》)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代采诗制度具有系统化特征。
B.多光谱成像技术改变了壁画内容。
C.技术手段可用于文化遗产保护。
D.文字固化是信息处理早期形态。
2.材料二中AI仿写杜诗的争议,核心分歧在于()
A.诗歌格律的准确性。
B.历史体验的可复制性。
C.意象组合的创新性。
D.数据维度的有效性。
3.结合材料三,对“器以载道”的现代诠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技术设备承载审美价值。
B.文物修复再现古代工艺。
C.数字媒介传递文化精神。
D.交互装置取代传统展览。
4.三则材料共同说明()
A.科技发展必然导致人文精神消亡。
B.传统人文研究需要量化分析方法。
C.技术创新与人文传承可以协同共生。
D.人工智能终将超越人类艺术创作。
二、语言文字运用
(★★)5.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戴斌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看上去火的是“热辣滚烫”的麻辣烫,实际上打动人的是温暖如昨的生活美好。
A.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被誉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B.学习《庖丁解牛》,要深入思考“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等语句的含意,结合对解牛过程的描写,理解其高超技艺之中蕴含的天道,从而全面把握这个故事的寓意。
C.几乎所有小说都可纳入“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等宏大母题中。
D.云象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三、整本书阅读
(★★)6.下列对《红楼梦》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宝玉在太虚幻境中翻阅了预示金陵十二钗命运的判词,其中贾惜春的判词是“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B.林黛玉前往梨香院探望病中的薛宝钗时,目睹了宝玉与宝钗互验通灵宝玉与金锁上的铭文,这两份铭文暗示了宝玉和宝钗的“金玉良缘”。
C.史湘云初入贾府拜年时,因咬舌将“二哥哥”唤作“爱哥哥”,林黛玉当面调侃其发音缺陷,史湘云则以“将来得个咬舌的林姐夫”反唇相讥。
D.元妃在大观园游览过程中,将“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既体现出元妃的审美倾向,也表明了她对宝玉耽于玩乐、蔑视功名的委婉批评。
四、文言小题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以吾一日长乎尔
B.沛公乃夜驰之沛公军微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6届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测评物理试卷.doc
 - 2026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doc
 - 2026届言蹊联考高三上学期毕业班适应性检测物理试卷.doc
 - 2026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卷.doc
 - 2026届重庆市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卷.doc
 - 湖北省(恩施高中、夷陵中学、郧阳中学)高三确定卷物理试题.doc
 - 2024-2025学年上海市嘉定区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暑假考试语文试题.doc
 - 2024-2025学年上海市朱家角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阶段质量监测语文试题.doc
 -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一中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doc
 -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一中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doc
 
- 2024-2025学年吉林省四平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
 - 2024-2025学年吉林省德惠市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 2024-2025学年吉林省德惠市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 2024-2025学年吉林省普通高中G8教考联盟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
 - 2024-2025学年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
 - 2024-2025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十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 2024-2025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doc
 - 2024-2025学年四川省乐山市一中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doc
 - 2024-2025学年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doc
 - 2024-2025学年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广汉中学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