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阅读综合实践》教学课件(25秋新教材).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阅读综合实践》教学课件(25秋新教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翻译方法:对译法:“何”翻译为“哪”,“夜”翻译为“夜晚”,“月”翻译为“月光”,“竹柏”翻译为“竹子和柏树”,“闲人”翻译为“清闲的人”等,基本词汇按照常见的对应翻译。补充法:“如吾两人者”翻译为“像我们两个这样”,补充了“这样”,使语义更完整。③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以后(朋友)就到了。翻译方法:补充法:原句省略了主语“友人”,在翻译时应补充出来。对译法:“过中”翻译为“过了中午”,“舍去”翻译为“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基本词汇按照常见的对应翻译。导入新课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任务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第六单元

阅读综合实践此单元阅读综合实践聚焦文言文学习、围绕文本中的对比手法、古今词义变化及文言文翻译方法展开。通过课堂研讨、图表梳理、词义比较、翻译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在表达思想、塑造人物方面的独特魅力,掌握古今词义的差异与联系,熟练运用翻译方法,旨在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分析能力、语言积累能力和翻译实践能力,加深对传统文化中宝贵思想观念的理解与传承。1.能从对比手法角度深入分析课文,理解其在叙事、说理中的作用,结合现实思考古代优秀思想对当代青少年砥砺德行的意义,并能在研讨时清晰地表达观点。2.通过词义对比与积累,准确把握古今汉语词义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文言词汇积累方法。3.熟练运用“留、替、调、补、删”等翻译方法准确翻译文言文语句,能总结文言文翻译要点,提升文言文翻译能力。1.掌握分析文言文对比手法的方法,理解古代优秀思想的现实意义,积累文言词汇,熟练运用翻译方法进行文言文翻译。2.深入理解对比手法在不同文章中的作用,准确辨析古今词义的差异,在翻译中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使译文准确流畅。在浩渺的中华典籍中,诸如《唐雎不辱使命》中唐睢与秦王的针锋相对,展现了正义与强权的碰撞;《愚公移山》里愚公的坚定执着与智叟的短视动摇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坚守与动摇的较量;而孟子在《〈孟子〉三章》中的雄辩说理,尽显智慧与愚钝的交锋。字里行间的对比充满力量,同时,古今语言的变迁也藏在字词之中,对文言文的翻译更是打开了古人思想世界的钥匙。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文言文的奇妙世界,剖析对比之妙,探寻词义之变,破解翻译之谜。一、得道者“天下顺之”,失道者“亲戚畔之”;“大丈夫”刚正不屈,纵横家“以顺为正”;愚公移山不止,智叟“固不可彻”;“真将军“介胄不拜”,领兵者忙于迎送……本单元所选的文言文以丰富而鲜明的对比,表达思想,表现人物,带给我们很多启发。重读课文,从以下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1.课文中那些可贵的思想、观念、品行,既可以属于贤者名人,也可以来自凡夫俗子,正如孟子所肯定的那样——“人皆可以为尧舜”“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当代青少年应该如何砥砺德行,继承这些在古代就已经被广泛认可,今天依然有着积极意义的宝贵财富。组织一次课堂研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示例:在当下,我们个人在面对困难时,要像愚公一样,坚定信念,团结身边的人共同克服困难,践行“人和”观念,要像《富贵不能淫》中所讲的一样,培养“大丈夫”的坚韧品质。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像周亚夫一样坚守原则,不随波逐流,要倡导团结协作的精神,弘扬坚守原则的高尚品德,从多方面继承和发扬这些在古代就已经被广泛认可,今天依然有着积极意义的宝贵财富。2.以图表方式梳理课文中的对比,简要分析:文章对比了什么?为什么作对比?对比效果怎样?结合自己读书、作文的经验,归纳对比手法在叙事、说理等不同类型文章中的作用。文章对比内容对比原因对比效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失道”对战争的决定意义进一步论证“人和”的重要性进一步论证了“得道”即“人和”的重要性,深化了文章中心《富贵不能淫》“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反驳景春的观点,具体阐释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讽刺了公孙衍、张仪之流不过是小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并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之道文章对比内容对比原因对比效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反结合,由个人到国家,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加充分《愚公移山》愚公与智叟;愚公之妻与智叟;京城氏之子与智叟塑造愚公的形象,突出愚公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怕困难的决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两人的性格特征,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反映了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hy2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6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