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九日齐山登高》学案和解析.pdfVIP

高二语文《九日齐山登高》学案和解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日齐山登高》学案

一、文本、注释及作者背景简介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⑴九日:九日: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旧俗登高饮菊花酒。

齐山:在今安徽省贵池县。杜牧在武宗会昌年间曾任池州刺史。

⑵客:张祜,杜牧的朋友,较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曾上表推荐,但由于

受到排抑,终未能见用,流浪各地。这次张祜从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他们都是失路之人,惺惺相惜。

翠微:山色青翠。李白有诗云“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⑶酩酊(mǐngdǐng):醉得稀里糊涂。

⑷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⑸牛山:山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北望齐,曰:美哉国乎!郁郁泰山。

使古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俯而泣沾襟。

作者与背景

杜牧(803~852),唐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后世称杜樊川(因晚年居长

安之南樊川别墅)、杜司勋(因曾任司勋员外郞)、小杜,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又称“杜十三”。他

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诗、赋、散文均擅,书画亦精。

杜牧出身高门士族,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时考中进士,任弘文馆校书郎。不久,任江西、淮南等

节度使幕僚,以后历任监察御史、司勋员外郎及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终中书舍人。

他关心国事,反对藩镇割据,拥护中央集权,主张抵御入侵之敌,反对腐败,同情人民。

杜牧对政治、军事都有颇为卓著的见识,曾联系时事研经读史,注《孙子兵法》,可惜不为统治者所

用。入仕后,因朋党之争而被排挤,而后复为用,官至中书舍人。

壮年的杜牧怀有抱负与才华却在晚唐的政治环境中难以得到施展,迁官偏寓池州,处于一生中困顿的

时期,这首七律是唐武宗会昌五年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所作,是诗人和友人张祜的酬唱之作。

二、学习目标

1、结合诗歌注释,读懂诗句,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体会古典诗歌魅力;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并其他诗歌进行比较,准确理解诗人情感;

三、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结合注释,熟读诗歌,了解作家与背景,勾画其中重点。

2、简要叙述诗歌首联所描写的景象。

3、简要分析下列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关注情感抒发的方式。

(1)尘世难逢开口笑

(2)菊花须插满头归

1

(3)但将酩酊酬佳节

(4)不用登临恨落晖

(5)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二)课堂研读

1、简要概括首联的描写的景象特点,点明其情感。

2、古今评小杜《九日齐山登高》的说法并不一致,近现代学者们意见也不一致。缪钺言:“愤激之思,以

旷达出之”;朱东喦言:“甚有旷观古今,随在自得之趣”;程千帆言:“即如此诗,消沉中就含有执著”。你

如何评价,依据是什么?

(三)课后作业

古代“登高诗”作品梳理及其常见思想内容的简要归纳。

关于“登高诗”:古代文人有“登高必赋”的习惯,“登高必赋”出自《韩诗外传》,孔子认为:“君

子登必赋,小子愿者何?”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在登高之后,能赋诗述说内心的感受。后来“登高必赋”

被认为是文人必备的技能,古诗人几乎都践行了这一点,他们登高赋诗,多有慷慨苍凉之句。

蜀中九日登高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本诗抒发了思想感情为:

2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文档评论(0)

至善策划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有文件问题或需求请留言。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