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翻译练习合集.docxVIP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翻译练习合集.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翻译练习合集

引言

文言文,乃吾国传统文化之瑰宝,载籍千年智慧,凝练华夏精神。欲窥其堂奥,非下一番苦功不可。阅读理解与翻译,实为研习文言文之津梁。前者旨在通晓文意,把握主旨;后者则需信达雅兼顾,将古奥之语化为流畅今言。本合集精选数则文言小品,辅以理解与翻译练习,冀能助读者于潜移默化中提升文言文素养,领略古文之美。

一、阅读理解篇

阅读理解,首重字词之积累,次在句式之辨析,终在文脉之贯通。以下各篇,或记人,或叙事,或议论,皆为经典选段,读者当细心揣摩。

(一)阅读选段一:《论语·学而》选段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阅读理解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2.“学而时习之”中的“习”字,在古代主要指什么?与现代汉语中的“学习”有何异同?

3.这则语录表达了孔子怎样的学习态度和为人处世的原则?

(二)阅读选段二:《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阅读理解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缘溪行()

*渔人甚异之()

*欲穷其林()

2.请用现代汉语描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所展现的景象。

3.“渔人甚异之”这一反应在文中有何作用?

(三)阅读选段三:《陋室铭》(节选)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阅读理解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有仙则名()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无案牍之劳形()

2.文章开头以“山”“水”起兴,有何用意?

3.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陋室环境和交往人物来表现“陋室不陋”的?

二、翻译技巧篇

文言文翻译,当遵循“信、达、雅”之原则。“信”者,忠实原文,不增不减;“达”者,文从句顺,语意明晰;“雅”者,文采斐然,贴合原文风格。翻译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对关键性词语,务必准确翻译,力求字字对应。

2.掌握虚词,辨明用法:文言虚词多有多种用法,需结合语境,准确判断其意义与功能。

3.注意句式,调整语序:文言文中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翻译时需按现代汉语习惯调整。

4.增补省略,语意连贯:文言文多省略,翻译时需根据上下文恰当增补,使语意完整。

5.保留与替换: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用名词可保留;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则需替换。

三、翻译练习篇

(一)翻译练习一: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翻译要求:准确理解“三”、“焉”、“从”的含义,注意句子的语气。

(二)翻译练习二: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翻译要求:注意“以”的用法,“淡泊”、“宁静”、“明志”、“致远”等词语的内涵,力求译文典雅。

(三)翻译练习三: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范仲淹《岳阳楼记》)

翻译要求:注意“于其上”的状语后置,“属”的通假字现象及含义,“以”的连词用法。

(四)翻译练习四: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蒲松龄《狼》)

翻译要求:注意“少时”、“径”、“犬坐”、“久之”、“瞑”、“意暇甚”等词语的翻译,力求生动形象。

四、综合练习与参考答案提示

综合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雅量》)

1.阅读理解:

*解释加点字:尝()、诸()、竞走()、信然()。

*王戎为什么认为“此必苦李”?这表现了他怎样的特点?

2.翻译句子: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参考答案提示:

(此处仅为提示,详细答案需读者自行推敲或查阅资料核对)

*“尝”:曾经。“诸”:众多,各个。“竞走”:争着跑过去。“信然”:确实如此。

*王戎推理:路边的李子如果是甜的,早就被路人摘光了;现在满树果实,说明味道不佳。此表现其聪慧、善于观察思考。

*翻译时注意“折枝”(压弯了树枝)、“唯”(只有)、“而”(表

文档评论(0)

LLB78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