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识别医学知识讲座培训课件.pptVIP

中药识别医学知识讲座培训课件.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识别医学知识讲座;1.药物(Medicines):具有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的物质。

2.中药(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TCMs)是指依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预防、医疗和保健的药物。

;中药包含中药材(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饮片(preparedslices)、提取物(extracts)和中成药(Chinesepatentmedicines)(成方制剂)。

中药学:中药学科的统称。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药材饮片、中成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学科。;植物类生药:全草——薄荷、益母草

部分——人参(根)、甘草(根和根茎)

渗出物——苏合香(树脂)、阿片

动物类生药:全体——斑蝥、蛤蚧

部分——鹿茸、羚羊角

分泌物——蟾酥、牛黄

矿物类生药:石膏、龙骨;3.药用植物:凡能治疗、预防疾病和对人体有保健功能的植物称为药用植物。

药用植物学(pharmaceuticalbotany)是利用植物学知识、方法来研究和应用药用植物的一门学科。即一门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为对象,研究它们的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学科。它是药学、中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一)准确识别鉴定生药原植物的种类,确保药材来源的准确性;“同名异物”同名为“贯众”的药材原植物有9科17属50余种蕨类植物。厚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和凹叶厚朴的干燥茎皮、枝皮及根皮,据调查全国有40余种其他植物,分属10科15属,误当作“厚朴”用,但其功效和厚朴不同,不能代用。古书记载不详,也会引起同名异物。《本草经集注》曰:“白头翁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这样造成了白头翁药材来源达20种以上,分属毛茛科、蔷薇科、石竹科、菊科。

“同物异名”如益母草,在东北称坤草,在江苏称天芝麻或田芝麻,浙江叫三角胡麻,青海叫千层塔,四川叫血母草,甘肃叫全风赶,广东叫红花艾,云南叫透骨草。;(二)调查考证、合理利用药用植物资源;(三)通过植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寻找紧缺药材的代用品和新??源;(四)利用植物生物技术,扩大繁殖濒危物种、活性成分高含量物种和转基因新物种;具有抗肝炎作用的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

在木犀科植物女贞LigustrumlucidumAit.的果实、龙胆科植物青叶胆SwertiamileensisT.N.HoetW.L.Shi全草和川西獐芽菜S.mussotiiFranch.全草中均有分布。

工业生产的原料主要是五加科植物几种楤木

如:曲莲HemsleyaamabilisDiels

雪胆H.chinensisCogn.exForb.etHemal

的块根,齐墩果酸提取率达7%-9.5%。;二、我国药用植物学发展简史;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约生于公元150年,卒于219年。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理法谨严,被后世誉为“医圣”;东汉末年,屡起大疫。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医圣,奉伤寒、金匮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从魏晋及今,一千六百多年来,一直是学习中医必读的经典著作。;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581?682年),京兆华原人(今陕西耀县)。被称“圣童”。重视前人的宝贵经验,尊古而不泥古,创立了从方、证、治三方面研究《伤寒论》的方法。

非常重视妇、儿疾病,为妇、儿科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对防治瘿病、雀目等营养缺乏性疾病有突出贡献。在用药方面重视综合治疗,注重辩证用药,被后世称为“药王”。使用硫磺伏火法,对火药的发明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养生学和老年病均有独到的见解。于公元625年写成了他的第一部医学着作《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30年后,又写成《千金翼方》三士卷。二书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公元628年,孙思邈以101岁的高龄去世。;李时珍像;三、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方法;常见药用植物识别;银杏GinkgobilobaL.;中药识别医学知识讲座;中药识别医学知识讲座;;红豆杉TaxuschinensisRehd.

;中药识别医学知识讲座;中药识别医学知识讲座;鱼腥草HouttuyniacordataThunb.;

文档评论(0)

188****09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