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化输出的外交形式.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文化输出的外交形式

引言:一个文明的开放胸襟

站在西安城墙的夯土遗址上,风里似乎还能吹来千年前的驼铃声。朱雀大街的青石板曾印下波斯商队的足迹,大明宫的飞檐下回荡过日本遣唐使的诵读声,西市的酒肆里胡姬的琵琶与长安少年的诗赋唱和——这不是想象中的盛唐,而是真实存在过的文化盛景。作为中国古代最开放的王朝之一,唐代的文化输出从未局限于”天朝上国”的单向馈赠,而是通过多元外交形式,在平等对话与双向互动中,将制度、思想、艺术、技术的种子撒向周边,最终孕育出东亚文化圈的共同精神底色。这种文化输出的外交形式,既是唐代国力的外显,更是一个文明自信的表达。

一、官方使节:朝贡体系下的制度性文化传递

若将唐代文化输出比作一幅画卷,官方使节往来无疑是最浓墨重彩的底色。自太宗被尊为”天可汗”起,唐代构建的朝贡体系便超越了简单的政治隶属关系,成为东亚地区最具活力的文化交流平台。这种外交形式的核心,是通过定期的使节往返,实现制度、典籍与技术的系统性输出。

1.1遣唐使:日本的”文化取经团”

在所有来唐使节中,日本遣唐使的规模与持续性最具代表性。从630年第一次遣唐使出发,到894年菅原道真建议停派,264年间日本共任命19次遣唐使团,实际成行15次。使团规模从初期的200余人,发展到后期的500余人,成员包括大使、副使、判官等官员,更有留学生、学问僧、画师、乐师、玉生(玉器工匠)、铸生(铸造工匠)等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的行囊里不仅装着日本的琥珀、玛瑙等贡品,更带着”求经问典”的迫切——吉备真备在唐留学17年,带回《唐礼》130卷、《大衍历经》1卷,直接影响了日本《养老律令》的制定;空海大师不仅学习密宗佛法,更将《文镜秘府论》等文学理论著作带回,书中关于诗歌声律的论述,至今仍是日本汉文学研究的经典。

这些”文化取经人”的归国有如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平城京(今奈良)的城市布局完全仿照长安,朱雀大街、东西市、宫城位置几乎是长安的缩小版;日本的《大宝律令》以《唐律疏议》为蓝本,甚至连”八议”“官当”等法律原则都直接移植;宫廷雅乐中的《秦王破阵乐》,本是唐代为歌颂李世民战功创作的武舞,传入日本后成为皇室祭祀的保留节目,至今仍能在正仓院的文物中看到唐代舞衣的残片。

1.2新罗与渤海:东北亚的”唐制试验田”

如果说日本遣唐使是”系统学习者”,那么新罗与渤海国的使节则更像”制度移植者”。新罗自668年统一朝鲜半岛后,每年向唐派遣朝贡使、贺正使、谢恩使等各类使节,最多一年达7次。他们不仅带回《贞观政要》《唐律》等政治典籍,更直接模仿唐代官制——新罗设置的”执事省”对应唐代尚书省,“兵部”“礼部”等六部名称与职能几乎一致;科举制度传入后,新罗设立”读书三品科”,以《左传》《礼记》等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甚至出现了崔致远这样在唐考取进士的”外国状元”。

渤海国(今中国东北地区)的使节则将唐制推向更北的地域。史载渤海”宪象中国”,其王城上京龙泉府的布局完全复制长安,宫城的含元殿、宣政殿名称与唐长安宫殿如出一辙;官制设三省六部、十二卫,连”左相”“右相”的称谓都与唐廷相同。1963年在吉林出土的渤海贞惠公主墓志,其行文风格、用典习惯与唐代墓志铭如出一辙,甚至出现”早受女师之教,克比思齐;每慕曹家之风,敦诗悦礼”这样典型的唐代女性墓志用语,足见文化渗透之深。

1.3使节往来的双向性:唐廷的”文化回礼”

值得注意的是,唐代的文化输出绝非单向流动。各国使节带来的本土文化,同样被唐廷积极吸收。例如,波斯使节进献的”柘枝舞”传入长安后,成为贵族宴会上的热门表演,诗人刘禹锡曾写下”鼓催残拍腰身软,汗透罗衣雨点花”的生动描写;大食(阿拉伯)使节带来的金银器制作工艺,让唐代金银器从早期的素面风格,发展出锤揲、錾刻等复杂工艺,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兽首玛瑙杯,便是唐代工匠融合波斯风格的杰作。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动,正是唐代文化输出最动人的特质——它不是文化征服,而是文明互鉴。

二、宗教传播:佛道两教的跨国精神纽带

如果说官方使节是文化输出的”高速路”,那么宗教传播则像一张细密的网,通过信仰的力量将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人连接起来。唐代佛道两教的跨国流动,不仅推动了宗教本身的传播,更带动了文学、艺术、科技的全面交流。

2.1佛教:从”西天取经”到”东土传法”

唐代佛教的繁荣,使长安成为东亚佛教的中心。玄奘西行(629-645)与义净南海求法(671-695)的壮举,将中原佛教推向新高度,而来自日本、新罗、百济的僧人,则让长安的佛音飘向更远方。

日本僧人空海(弘法大师)的求法经历颇具代表性。804年,24岁的空海随遣唐使来到长安,在青龙寺拜密宗第七代祖师惠果为师。惠果不仅传他密宗心法,更赠他《金刚顶经》等142部经典、佛画10幅、法器9种。空海回国后在高野山创立真言宗,其著作《

文档评论(0)

甜甜微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计算机二级持证人

好好学习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9月06日上传了计算机二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