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高聚物合成工艺学答案高聚物及答案
高聚物合成工艺学的核心在于通过控制聚合反应条件、优化工艺参数及设备选型,实现对高聚物结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支化度、立构规整性等)和性能(力学、热学、加工性等)的精准调控。以下从聚合方法选择、工艺参数控制、关键设备设计、结构性能影响因素及后处理工艺五个维度展开具体分析。
一、聚合方法的选择与机理差异
高聚物合成主要采用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四大方法,其选择取决于单体特性、产物要求及工业化可行性。
本体聚合是单体中仅加引发剂(或热、光、辐射引发)的聚合方式,体系组成简单,产物纯度高(如有机玻璃PMMA的制备)。但反应后期单体转化率升高,体系粘度剧增,链自由基扩散受阻,链终止速率下降,而链增长速率因单体仍可扩散保持较高水平,导致“自动加速现象”(Trommsdorff效应)。例如苯乙烯本体聚合中,当转化率超过20%时,粘度从初始的0.6mPa·s升至1000mPa·s以上,自由基双基终止速率常数(kt)下降3个数量级,聚合速率骤增,易导致局部过热,引发支化或交联。工业上常采用分段聚合:预聚阶段(转化率10%-30%)在釜式反应器中进行,控制温度(如苯乙烯预聚80-100℃)以避免爆聚;后聚阶段(转化率90%)转移至模板或连续本体聚合装置(如双螺杆反应器),通过强剪切和分段控温(120-200℃)促进热量散发,最终得到分子量分布较窄(PDI=2-3)的产物。
溶液聚合以溶剂为分散介质,通过溶剂的稀释作用降低体系粘度,改善传热和搅拌效率。溶剂的选择需满足:对单体和聚合物的溶解性(均相溶液聚合要求溶剂为聚合物良溶剂,如醋酸乙烯酯在甲醇中聚合;沉淀聚合则用不良溶剂,如丙烯腈在水中聚合,聚合物析出)、对引发剂的惰性(避免溶剂与自由基发生链转移,如自由基聚合中应避免使用含活泼氢的溶剂如异丙醇)、适宜的沸点(低于反应温度以便回流控温,或高于反应温度减少溶剂挥发)。例如,聚丙烯酰胺(PAM)的溶液聚合采用去离子水为溶剂,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反应温度控制在40-60℃,溶剂的存在使体系粘度维持在500-2000mPa·s,避免自动加速,最终产物分子量可达10?以上,但需通过后续脱溶剂(真空蒸馏)提高固含量(工业级PAM固含量≥88%)。
悬浮聚合通过机械搅拌将单体分散为液滴(直径0.01-5mm),水为分散介质,分散剂(如聚乙烯醇PVA、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或无机粉末如碳酸钙)稳定液滴界面,引发剂溶解于单体相(油溶性)。其核心是控制液滴的分散与稳定:搅拌强度增大(转速500-1500rpm)可减小液滴粒径,但过高会导致液滴破碎后重新聚并;分散剂用量(通常为单体质量的0.1%-1%)需平衡稳定效果与产物纯度(如PVA用量过多会残留在树脂中,影响聚氯乙烯PVC的电绝缘性)。以PVC悬浮聚合为例,单体氯乙烯(VC)与油溶性引发剂(如过氧化二碳酸二乙基己酯EHP,半衰期t1/2=1h@50℃)分散于含PVA(水解度80%,分子量10000-20000)的去离子水中,反应温度50-60℃(决定产物聚合度,温度每升高1℃,聚合度下降约30),通过控制搅拌桨形式(如平桨式+挡板)使液滴粒径分布集中(100-200μm),最终得到多孔性好(吸油率≥25%)、易于加工的PVC树脂。
乳液聚合利用乳化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水相中形成胶束(直径5-10nm),单体增溶其中,引发剂(水溶性,如过硫酸钾KPS)在水相分解产生自由基,扩散进入胶束引发聚合,形成乳胶粒(直径50-200nm)。其独特之处在于“胶束成核”与“均相成核”并存:当乳化剂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CMC,如SDS的CMC=8×10??mol/L)时,主要通过胶束成核;对于水溶性较大的单体(如醋酸乙烯酯,溶解度2.5g/100g水),水相中单体自由基可增长至一定长度后沉淀,吸附乳化剂形成新乳胶粒(均相成核)。乳液聚合的动力学分为三个阶段:增速期(乳胶粒数增加,聚合速率上升)、恒速期(乳胶粒数恒定,单体液滴补充单体,速率稳定)、降速期(单体液滴消失,乳胶粒内单体浓度下降,速率降低)。例如丁苯橡胶(SBR)的乳液聚合,采用脂肪酸钠(乳化剂)、KPS(引发剂)和叔十二碳硫醇(分子量调节剂),反应温度5℃(低温乳液聚合),通过控制乳化剂浓度(2-3phr,每百份单体)使乳胶粒数达101?-101?个/mL,最终产物分子量可达10?-10?,且由于水的比热容大(4.18kJ/kg·K),易控温,适合大规模生产。
二、工艺参数对聚合过程的调控
工艺参数(温度、压力、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时间)直接影响聚合速率(Rp)、分子量(Mn)及分子量分布(PDI)。
温度是核心参数。对于自由基聚合,Rp∝[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汉语基础知识修订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pptx VIP
- 基础汉语初级上册(课件).ppt VIP
- 4M1E确认检查表模板.xls VIP
- 初级汉语汉语教程课件.ppt VIP
- CSC-163系列数字式线路保护装置说明书(0SF.451.029)_V1.04.docx
- 汉语会话301句我不能去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pptx VIP
- 汉语会话301句-第16课:你看过京剧吗?.pptx VIP
- 美团商业画布.pptx VIP
- Huntorf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 超过20年的成功运营.pdf VIP
- 《汉语口语速成(入门篇)》和《汉语会话301句》练习对比研究.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