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详注详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过秦论》详注详解

《过秦论》详注详解

题目

1.“过”在此处为动词,意为“论述……的过失、剖析……的错误”(非“过错”名词义)。

2.“秦”特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秦朝(前221前207年),其虽开创中央集权制度,却因统治严苛二世而亡。

3.“论”是古代议论文体,以议论、分析为核心,侧重阐明观点、剖析事理(如《六国论》《封建论》均属此类)。

第1段:秦孝公时期秦国崛起

原文: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详注:

第1句: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秦孝公(约公元前381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秦国君主,名渠梁。他是秦国崛起的关键人物——即位前秦国因地处西部、远离中原,被诸侯视为“夷狄”,国力较弱;孝公即位后广招贤才,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幅提升,为后续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据殽、函之固:“据”即“凭借、占据”;“殽”通“崤”(xiáo),指崤山(今河南洛宁北),是古代中原通往关中的险要山脉,山间有狭窄通道,易守难攻;“函”指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是秦国东部重要关隘,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固”指“险要坚固的地势”。此句强调秦国占据崤山、函谷关的地理优势——这两处是秦国抵御东方诸侯的天然屏障,也是其向东扩张的门户,为秦国“固守”与“窥周室”提供了地理基础。

拥雍州之地:“拥”即“拥有、占据”;“雍州”是古代“九州”之一(《尚书·禹贡》划分),大致涵盖今陕西、甘肃、青海东部及宁夏部分地区,这片区域土地肥沃(如关中平原)、物产丰富,且远离中原战乱,是秦国发展农业、积累实力的核心腹地。战国时期,雍州是秦国的基本疆域,也是其与东方六国抗衡的经济根基。

君臣固守:“君臣”指秦孝公与秦国大臣(如后续提到的商鞅);“固守”并非“保守防守”,而是“稳固地守住(现有疆域与基业)”,暗含“积蓄力量、待机而动”之意——孝公时期秦国虽开始变法,但尚未具备与六国正面抗衡的绝对实力,“固守”是为后续扩张做准备。

以窥周室:“以”表目的,意为“来、用来”;“窥”(kuī)即“暗中观察、伺机图谋”;“周室”指东周王朝(前770前256年),当时周王室已名存实亡,仅保有洛阳附近一小块封地,但仍是天下名义上的共主。秦国“窥周室”,本质是想取代周王室的地位,成为天下的统治者,这是秦国从“地区强国”转向“天下霸主”的战略目标体现。

译文:

秦孝公凭借崤山、函谷关的险要地势,占据雍州的土地,君臣共同稳固地守住基业,暗中图谋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详解:

此句开篇即点明秦国的“先天优势”:地理上有崤函之险、雍州之富,政治上有君臣同心的凝聚力,且早早确立了“取代周室”的宏大目标,为后文秦国的崛起与扩张埋下伏笔。战国时期,多数诸侯仍在争夺中原霸权,而秦国已将“统一天下”作为长期战略,这种格局差异是秦最终统一的重要前提。

第2句: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详注: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三者是并列短语,含义相近,均指“全部占有天下”,属于“同义复指”。“席卷”意为“像卷席子一样把天下卷走”,强调速度与彻底性;“包举”意为“像用包裹一样把天下包起来”,强调范围的全面性;“宇内”“四海”均指“天下”(“宇内”侧重空间范围,“四海”侧重“四方之地”,是古代对天下的常见代称);“囊括”意为“像用袋子装东西一样把四海装进去”,与“席卷”“包举”呼应,进一步强化秦国欲独占天下的雄心。

并吞八荒:“并吞”即“兼并、吞并”;“八荒”指“八方荒远之地”(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比“天下”“四海”的范围更宽泛,暗含“秦国不仅要统一中原,还要征服边远地区”的扩张欲;“意”与“心”均指“意图、雄心”,二者并列,强调秦国的目标并非短期霸权,而是长期的“统一天下”。

译文:

(秦孝公)有像卷席子一样占有天下、像包包裹一样囊括宇内、像装袋子一样容纳四海的意图,有兼并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

详解:

此句以排比手法极写秦国的雄心壮志,与前句“君臣固守”形成对比——“固守”是“守”,“席卷天下”是“攻”,一守一攻间,展现秦国“先稳固根基、再图谋天下”的战略逻辑。战国初期,魏国(魏文侯、魏武侯时期)曾是霸主,齐国(齐威王时期)也一度强盛,但均未明确提出“统一天下”的目标;而秦国早在孝公时期就有此雄心,这是其区别于其他诸侯的关键,也为商鞅变法提供了“战略指引”(变法的各项措施,均围绕“增强国力、服务统一”展开)。

第3句: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详注:

当是时也:“当”即“在”,“是时”指“秦孝公

文档评论(0)

毋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1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