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5全国高考真题历史汇编: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docx

2023-2025全国高考真题历史汇编: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3-2025全国高考真题历史汇编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一、单选题

1.(2025福建高考真题)唐代常有财政复合单位记录,如:每岁钱粟绢绵布,约得五千三百二十余万端匹屯贯石,到了宋代,使用复合单位记录赋税的现象减少;特别是南宋时期,财政货币化程度加强。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A.政府行政效率提高 B.财政收入来源扩大

C.农民税收负担减轻 D.纸币流通范围拓展

2.(2025福建高考真题)下图为20世纪20—30年代(1927—1936年)中国银进出口量的统计变化图。这反映了当时(???)

A.延缓经济危机的影响 B.金本位制的放弃

C.白银外流的金融动荡 D.法币政策的出台

3.(2025河南高考真题)808年,唐宪宗告谕天下限制商贾蓄钱。后仍“见钱渐少,皆缘所在壅塞”,他又颁布救令,强调蓄钱过量者须限时“市别物收贮”,违者“重科处分”。830年,唐文宗重申了这些政策。上述政策旨在(???)

A.打击民间私铸钱币的行为 B.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

C.助推两税法的进一步实行 D.削弱藩镇的经济实力

二、材料题

4.(2024安徽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20世纪70年代至欧元诞生之前,欧洲货币危机频发,美元汇率波动对欧洲货币存在着单向冲击。对外战争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削弱了美国的综合实力,美国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不断降低。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开始下降,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比重从1999年的72.7%下降到2008年的64%,而欧元则由16.7%上升到25.6%,国际货币体系进入“美元—欧元双主导货币”的状态。在双主导条件下,其中任何一个主导货币滥发都会引起另一个大货币跟随,然后波及所有中小货币。美国和欧洲相继爆发的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使得这两个主导货币比任何时候都有借口实行量化宽松政策,而其他各国不得不接受它们造成的任何后果。一些国家无法忍受旧秩序的约束甚至损害,凭上升的经济实力维护自己的利益。

——摘编自成思危,刘骏民《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逻辑》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评价国际货币体系应该持有的标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答案

D

C

B

1.D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据材料“宋代使用复合单位记录赋税的现象减少,南宋财政货币化程度加强”可知,复合单位减少,财政货币化加强,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交子的发展,流通范围扩大,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更普遍,推动财政计量从实物+货币复合转向货币化,D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财政记录方式变化与政府行政效率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财政收入记录方式简化,但未体现来源扩大,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农民税收负担并未减轻,甚至因“王安石变法”等加重,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数据表明白银外流加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中国银本位制,导致金融动荡,中国白银大量外流,C项正确;“延缓危机”与数据趋势相反,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本位制”中国从未实行,排除B项;“法币政策”(1935年)晚于统计时段,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唐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促使货币流通需求增加,但“蓄钱”(囤积货币)现象导致市场流通货币减少(“见钱渐少,皆缘所在壅塞”)。唐宪宗、文宗多次颁布诏令限制商贾蓄钱,要求将囤积货币用于购买其他物品(“市别物收贮”)。限制蓄钱的核心是促使货币投入市场流通,避免因囤积导致“钱荒”,意在维护金融秩序,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私铸钱币”,政策针对的是“蓄钱过量”而非货币铸造,排除A项;两税法以“钱”计税,需充足货币流通量,但政策目的是解决“钱荒”,而非直接服务于两税法推行,排除C项;藩镇问题的经济基础是地方财税割据,材料政策针对商贾蓄钱,与削弱藩镇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B项。

4.(1)特点:国际货币体系由相对稳定到不稳定;货币危机频发;从单一货币主导到二元主导;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力逐步提升。

(2)标准:公平公正,合情合理;多元化;利益共赢;平稳稳定。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特点:根据材料“自20世纪70年代至欧元诞生之前,欧洲货币危机频发,美元汇率波动对欧洲货币存在着单向冲击。”得出国际货币体系由相对稳定到不稳定;货币危机频发;根据材

文档评论(0)

喜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