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知识导学]精神的三间小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理解作者关于建构个体精神世界的观点。

2.把握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体会其作用。

3.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内心世界,积极建构个体的精神空间。

课堂学习任务

课堂学习任务

一、自主学习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毕淑敏,1952年生于新疆,后随父母迁居北京。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地区部队任卫生员、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1987年发表处女作小说《昆仑殇》。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短篇小说集《白杨木鼻子》,散文随笔集《婚姻鞋》《素面朝天》《提醒幸福》等。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

2.了解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散文,也称“议论性散文”。它多是作家因眼前的人、事、景、物的触发而感悟出某种人生真谛或生活道理,进而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的文字,往往熔情、理、形于一炉。

3.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和解释词语的意思。

广袤()困厄()疆域()

游弋()麾下()宽宥()

轻觑()坍塌()窗棂()

积攒()濡养()灰烬()

自惭形秽()间不容发()

金戈铁马()形销骨立()

鸠占鹊巢()李代桃僵()

相得益彰()可望而不可即()

广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宽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濡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间不容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销骨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鸠占鹊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代桃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得益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理清文章结构。(速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先自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1)为什么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2)作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修建了哪三间小屋?每间小屋的特点是什么?

(3)划分层次,理清行文思路。

2.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默读课文,结合文中对每一间小屋的描写、议论,体会其内涵。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1)第一间精神小屋可以存放哪些情感?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该怎么做?为什么?

(2)第二间小屋为何要用来盛放我们的事业?怎样才能使这间小屋坚固优雅?

(3)为什么我们自身还需要一间独立的小屋?

(4)如何理解文中“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及彼此间的关系?

3.从修辞的角度品析语言。

(1)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

(2)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3)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

4.体会说理之妙。(先判断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结合语句分析其作用。)

(1)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

(2)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3)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七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七万个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

(4)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和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

5.拓展延伸。(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交流。)

(1)作者在文中指出:“精神的小屋也定须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爱一行,干一行”和“干一行,爱一行”,你同意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2)如果你继续修建一间你的精神小屋,你会用来盛放什么?仿照本文,形成文字。不少于200字。

本课小结

本课小结

文档评论(0)

Kaise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