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保鲜品干冰危险性及预防措施(2025年).docxVIP

常见保鲜品干冰危险性及预防措施(2025年).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5页共NUMPAGES10页

常见保鲜品干冰危险性及预防措施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2025年8月消息:冰镇冷饮冰淇淋,为冷链食物保鲜……,干冰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但很多人不知道,干冰若储存、使用不当便会“暗藏杀机”

一、干冰

干冰不是“冰”,爆炸威力堪比鞭炮

1、干冰,又名固态二氧化碳,通常为无毒无味的白色固体,形状不一。干冰在常温常压下,可以直接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升华时体积膨胀约800-1000倍,加入热水后会急剧加速升华产生大量烟气。

2、如果将干冰装在密封袋里摇晃,随着气体不断增多,袋子承受不住压力就会爆炸,爆炸产生的威力是普通鞭炮的数倍,瞬间的杀伤力不容小觑。

二、干冰使用不当可能造成致命危险

1、爆炸

在密闭容器中使用干冰:干冰在常温下易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密闭容器内压力升高,超过容器承受极限后产生爆炸。

在冰箱内放置干冰:干冰的升华温度约为-78.5℃,而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在-4℃至-24℃之间,因此干冰放入冰箱后,会持续升华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致使冰箱内部压力过大,发生爆炸。

2、窒息

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导致人呼吸困难,如果在较封闭的空间内,短时间就可引发窒息,危及生命。

3、冻伤

干冰是温度在-78.5℃以下的固态二氧化碳,直接接触皮肤会瞬间带走热量,非常容易造成冻伤,甚至导致皮肤坏死,重则伤及肌肉、骨骼。

三、如何安全使用和处理干冰?

1、别让孩子触碰

家长要把干冰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防止儿童因为其“烟雾缭绕”而好奇把玩,明确告诉孩子干冰不是玩具。

2、拒绝密闭空间

切勿将干冰存放在矿泉水瓶等密闭容器中,或保存在冰箱里;干冰要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不要在汽车等密闭空间内存放使用干冰。

3、接触必戴防护

不要直接接触干冰,为避免冻伤,可使用防冻手套或夹子拿取干冰。

四、受伤立即就医

1.当人体皮肤接触干冰后出现冻伤,应对周围皮肤热敷并使用冻疮膏进行处理,若冻伤情况严重,应及时就医。

2.一旦被干冰炸伤,应马上就医,以免耽误治疗。

若干冰爆炸导致塑料、玻璃等包装碎片刺入身体,应使其保持原位并立即就医,盲目拔出可能加重损伤。

五、提醒

1、收到干冰应通风放置妥善处理

密封存放或爆炸,徒手接触易冻伤,若不慎被干冰炸伤冻伤。

2、请立即就医

六、事故案例

1、2024年夏,一男子在驾驶车辆时突感身体不适,几近昏迷。上海闵行公安分局碧江路派出所接到其妻子的异地报警,将男子送医急救。原来,该男子车辆后备厢中装了一箱冷饮,用干冰冷藏,因干冰发生升华,他在密闭车厢里吸入了过量二氧化碳,导致身体不适。

2、2024年9月,山东济南一8岁男孩将干冰塞到小瓶口的玻璃瓶里,不断摇晃,导致玻璃瓶突然发生爆炸。飞溅的碎玻璃扎进其左脸、头部、耳部及颈部血管,大大小小约30处伤口。

3、2024年6月15日,河南省平顶山市发生一起轻型厢式冷藏货车车厢内窒息亡人事故,造成8人死亡。调查报告显示,厢式冷藏车驾驶员违法让10名女工搭乘装有包装牛肉的厢式冷藏车,牛肉包装箱内放有干冰,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迅速进入车厢狭小空间内,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骤然提升,致使其氧气浓度很快降低至可导致人体窒息死亡的极限浓度,8名女工在密闭车厢内滞留17分钟,造成缺氧窒息死亡。

文档评论(0)

教书心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一是教育行业工作进三十年,主管高校学生管理、教学、招生、团学工作、党务等工作、丰富的行业经验。 二是历任企业集团副总经理,总经理等职务,主管教育行业,及专注安全生产领域的各项管理工作。、 三是具有各类文件规章制度等文字资料,专注各位文案书写,如文件 规章制度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