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音乐结构特征.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曲音乐结构特征

引言

若将中国古代戏曲比作一株枝繁叶茂的艺术之树,元曲无疑是根系最深、花果最盛的主干之一。它不仅以“感天动地窦娥冤”的戏剧张力震撼人心,更以独特的音乐语言构建起跨越时空的情感桥梁。元曲的音乐结构,恰似隐藏在戏文背后的“隐形曲谱”,从宫调的选择到曲牌的串联,从节奏的抑扬到声韵的流转,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宋元之际音乐文化的智慧结晶。要理解元曲“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艺术魅力,必先揭开其音乐结构的神秘面纱。

一、宫调体系:元曲音乐的“基调密码”

宫调是中国传统音乐中规范音高与调式的核心概念,正如现代音乐中的“调式”与“调性”,但又远为复杂。元曲的音乐结构之所以能形成独特的情感表达体系,首先得益于其严谨而灵活的宫调运用。

1.1宫调的定义与历史渊源

宫调之“宫”,原指五声音阶中的主音(宫、商、角、徵、羽);“调”则指以某一主音为基础的调式。二者结合,形成“宫”统领调高、“调”限定调式的复合体系。元曲的宫调体系直接继承自唐宋燕乐,但又有显著发展——据《中原音韵》记载,元曲常用宫调共12种,包括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等“五宫”,以及大石调、双调、商调等“七调”,合称“五宫七调”。这一体系的形成,与元代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密切相关:原属宫廷雅乐的复杂宫调被简化,更贴近民间演唱的12种宫调成为主流。

1.2宫调的情感指向性

元曲作家对宫调的选择绝非随意,而是深谙“宫调定情”之道。例如仙吕宫“清新绵邈”,多用于表现悠然意境或细腻情思,白朴《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的淡远之景,便常以仙吕宫谱曲;双调“健捷激袅”,适合表现激昂或跌宕的情绪,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刽子磨旗提刀”的紧张场面,便以双调套曲展开;南吕宫“感叹伤悲”,马致远《汉宫秋》中汉元帝“返咸阳,过宫墙”的哀婉,正需南吕宫的低回旋律烘托。这种“宫调-情感”的对应关系,在元人燕南芝庵的《唱论》中被总结为“大凡声音,各应于律吕,分于六宫十一调,共计十七宫调”,虽具体数目与后世略有出入,却道破了宫调的核心功能——为音乐情感定调。

1.3宫调的实践灵活性

尽管宫调有明确的情感指向,元曲创作中却并非“一宫到底”。杂剧的“折”与散曲的“套数”虽要求“一宫到底”(即同一宫调内联套),但在实际演唱中,乐工常根据演员嗓音条件或剧场效果微调宫调。例如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原用正宫,但某些版本为迁就旦角高音区,会临时“借宫”至仙吕宫,这种灵活调整既保持了宫调的情感基调,又增强了表演的可操作性,体现了元曲音乐“规范中有变通”的智慧。

二、曲牌体:元曲音乐的“细胞单元”

若将元曲音乐比作一篇文章,宫调是“主题”,曲牌便是“句子”。曲牌是元曲音乐最基本的结构单元,每支曲牌都有固定的句式、字数、平仄及音乐旋律,如同音乐界的“预制模板”。

2.1曲牌的来源与分类

曲牌的来源可追溯至三个方向:其一为唐宋词调,如《菩萨蛮》《念奴娇》等词牌经改造后成为元曲曲牌;其二为民间俗曲,如《山坡羊》《耍孩儿》等源自村坊里巷的歌谣;其三为少数民族音乐,如《阿纳忽》《唐古歹》等带有契丹、蒙古音乐元素的曲牌。从功能上看,曲牌可分为“小令”与“套曲”所用两类:小令独立成篇,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仅用《天净沙》一支曲牌;套曲则由多支曲牌联缀,如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包含《一枝花》《梁州第七》《尾》等多支曲牌。

2.2曲牌的结构特征

每支曲牌的结构如同“音乐基因链”,包含以下关键要素:

句式与字数:曲牌对每句的字数有严格规定,如《四块玉》通常为“三三七、三三七”六句,《山坡羊》则是“四四六六、四四六六、三三七”的复杂结构。但与宋词相比,元曲曲牌允许“衬字”——在固定字数外添加额外文字(多为口语化的虚字、副词),如《寄生草》原句“长空万里”,可扩展为“猛抬头见了那长空万里”,衬字的加入使音乐节奏更灵活,更贴近口语表达。

平仄与押韵:元曲曲牌的平仄规则继承自宋词,但更强调“依字行腔”——即唱腔的高低起伏需与字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高度契合。例如“去声字”声调由高转低,唱腔常随之下滑;“上声字”声调先降后升,唱腔则需先抑后扬。押韵方面,元曲突破了宋词一韵到底的限制,允许“平仄通押”(如《醉扶归》可押平声韵或仄声韵),且多使用“中原音韵”(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新韵部),更符合当时北方口语的发音习惯。

旋律与曲式:每支曲牌都有相对固定的旋律框架,如《水仙子》旋律婉转,适合表现柔婉情思;《醉太平》节奏明快,多用于讽刺调侃。但同一曲牌在不同作品中会因内容调整旋律细节,如同一个“母题”衍生出不同“变奏”,这正是曲牌“固定中有变化”的魅力所在。

2.3曲牌的传承与创新

元曲作家对曲牌的运用绝非机械套用,而是“借旧瓶装新酒”。例如《叨叨令》本是民间表达絮叨情绪的曲牌,关汉卿在《窦娥冤》中用它写窦

文档评论(0)

level来福儿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二级计算机、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证持证人

好好学习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9月05日上传了二级计算机、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