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低合金钢发展历史
早期低合金钢的发展
低合金钢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1870年,一种碳含量0.64~0.9%和
铬含量0.54~0.68%、抗拉强度685MPa、弹性极限410MPa钢,第一次被采用于工
程结构,建造了跨度158.5m的拱形桥梁。但这种钢不理想也是十分明显的,需
要轧后热处理,难以机械加工,耐蚀性又不好。随后一个多世纪里,世界各国不
断探索,早期低合金钢的发展有三个标志:
1)由单一元素合金化向多元素合金化发展。
1895年曾采用0.4~0.56%C和3.5%Ni的钢建造了俄国的“鹰”级驱
逐舰,该钢的加工性比初期的铬钢要好得多,屈服强度在355MPa。20世纪初还
用8000多吨含镍的钢建造了跨度为442m的桥梁,美中不足的是这种钢的合金资
源有限,成本又高。此后开发了1.25%Si的低合金钢,建造了横渡大西洋的船舶
和跨度110m的桥梁,俄国利用铁铜混生矿源,曾开发了0.7~1.1%Cu的低合金钢
用于造船、建桥,这种钢导电性好,抗腐蚀性优良。
长达30多年的生产和应用经验的积累,发现多元合金化的低合金钢
综合性能更佳,经济上更划算,开发了二元合金化的Ni-Cr、Cr-Mn、Mn-V低合
金钢,和三元复合合金化的Cr-Mn-V、Cr-Mn-Si、Mn-Cu-P等低合金钢。用途上
也扩大到了锅炉、容器、建筑和铁塔等方面。20世纪20年代全世界的低合金钢
产量达到200万吨。
2)赋予低合金钢的第一特征:低碳、可焊接。
在工程结构广泛采用焊接技术之后,给低合金钢发展带来深远的影
响。为减小焊接热影响区硬化和开裂、焊接接头延性恶化,把低合金钢的碳含量
由0.6%降到0.4%,随后又降至0.2%,至60年代末再降至0.18%,提出了焊接碳
当量的可焊性判据。为了获得高强度钢不断增高的强度需求,出现了两条发展途
径,一个是提高合金含量,另一个是热处理手段,各有利弊,至今屈服强度高于
600MPa的钢仍采用热处理,E级和F级船板仍规定正火状态使用,再如铁路钢轨
仍有合金化轨和全长淬火轨的两种生产方式。
3)注意到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二战期间大量“自由”轮在运行中断裂及许多锅炉、容器的失效,
注意到了钢冷脆倾向与钢的粗晶结构和有害元素P、S的含量有关,而钢的时效
倾向是由钢中N所致,从而采取了降硫、铝细晶化合控制终轧温度等优化工艺。
为了钢结构的安全使用和寿命,同时还开发了低温夏氏V型缺口冲击、温度梯度
双重拉伸、零塑性转折落锤及BDWTT落锤撕裂等试验方法及制订了相应的断裂韧
性判据。
我国低合金钢的发展
我国低合金钢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
1957~1963年。是低合金钢开发的初创阶段,第一个低合金钢16Mn钢
与普碳钢相比,具有高强度、高韧性、抗冲击、耐腐蚀等特性,它的开发适应了
各行业产品大型化、轻型化的趋势,采用16Mn钢所建造的“东风”万吨轮,显
示了节省钢材、节约能源和延长产品寿命的优越性。1966年召开了全国规模的
第一次低合金钢推广应用会议,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宏观指导低合金钢的发展。当
年低合金钢产量为141万吨,据不完全统计,研制钢号达345个,其中有54个
钢号纳入了11个有关标准中。
1960~1974年。全力进行了钢种整顿工作,及时总结了开发中有益的经
验,收集了大量的低合金研究数据,合并和淘汰了一批无法组织批量生产或性能
达不到预定指标的钢号,花费4年时间的钢种整顿工作是十分有益的,减少了开
发盲目性和无序状态,完善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低合金钢体系。
1975~1983年。我国低合金钢开发生产和应用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很
多,积重难返,显示出了与客观需求的不适应,合金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产品优
势,产品质量明显低于国外同类同级产品的实物水平,16Mn、20MnSi、U71Mn3
个钢号占低合金钢总产量90%以上。
1984~2000年。这是一个中国低合金钢的转型期,从“六五”到“九
五”期间,基本上实现了4个转变:①按国外先进标准生产低合金钢;②引进国
外发展成熟的低合金钢钢号;③按国外低合金钢基础研究成果,改造我国原有的
传统观念设计的低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