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高考历史复习热搜题速递之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2025年10月).docxVIP

2026年高考历史复习热搜题速递之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2025年10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6年高考历史复习热搜题速递之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2025年10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5?重庆)南朝乐府民歌分为以建康为中心的“吴歌”和以江陵为中心的“西曲”两类。有些诗歌以城市为歌名,如“江陵乐”“襄阳乐”等,多描写女子送别商人远行;有些诗歌直接以商人为歌名,如“估客乐”“贾客词”。这反映出南朝()

A.城市商业贸易的发展 B.礼乐制度文明的先进

C.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D.文学艺术体裁的创新

2.(2025?徐州模拟)唐开元二十四年,科举考试开始由吏部转归礼部执掌,并成为定制。礼部下设贡院,考试、阅卷、放榜等均在贡院举行,主持考试的官员通常由礼部侍郎兼任。吏部依据相关制度对选拔出的人才铨任官职。这一变化有利于()

A.完善考试程序 B.扩大用人范围

C.提高官员素养 D.提升治理能力

3.(2025?晋中二模)东汉时汉译的佛教经典《四十二章经》云:“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亲矣,二亲最神也。”魏晋时期吴支谦翻译的《佛说未生冤经》中有“夫善之极者,莫大于孝;恶之大者,其唯害亲乎”的言论。这反映了()

A.外来文化的本土化趋势

B.不同文化的异质性特征

C.佛经翻译水平不断提升

D.三教之间的互动与融合

4.(2025?烟台一模)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农民归附政府户籍的数量激增。更多的小农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始兼营手工业和商业,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弃农经商,或靠佣工维持生计。这些现象反映了()

A.传统的经济结构有所松动

B.赋税政策调整活跃了经济

C.以庸代役促进农业商品化

D.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

5.(2025春?山西期末)唐高宗在位时期,共有宰相41人,其中科举出身者13人;唐玄宗开元元年至二十二年(713~734年),宰相27人中科举出身的有18人。同时,科举出身的高级官员中,中下级官员和一般地主家庭出身的比重也在上升。这表明,科举制度()

A.实现了政府选官的公平公正

B.已成为选官的主要方式

C.客观上优化了官僚队伍结构

D.注重社会各阶层的平衡

6.(2025春?南通期中)据《资治通鉴》记载,609至610年,隋炀帝为夸耀国家富强,在洛阳举行盛大的表演大会,外国人可以吃喝免费。街市灯火通明,以缯帛缠树,有胡客惊叹曰:“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上述记载反映隋朝速亡的原因是()

A.国富民穷导致民心丧失

B.征发繁重,民不堪命

C.严刑峻法激化社会矛盾

D.远征高丽,财政亏空

7.(2025秋?陕西月考)史载,隋炀帝时期,社会上对文化教育的需求急剧增长,各层次、各类别的学校,如官办、私办学校迅速兴盛起来。与教育相联系的诸如文献整理、学术研究、著书立说等各种文化活动也随之活跃。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雕版印刷技术的传播 B.传统伦理纲常的重塑

C.官员选拔制度的变革 D.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8.(2025?选择性)大酺是指朝廷特许的官民会聚宴饮。有学者统计:唐太宗朝赐大酺九次,高宗朝赐十三次,每次持续三天或五天;武则天当政时赐大酺二十次,主要集中于其称帝前后,多为七天甚至有三次长达九天。这反映出武则天()

A.意欲规范国家礼制

B.积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C.注重加强君臣互动

D.急于宣扬其称帝合法性

9.(2025春?未央区校级期末)北朝时期,一些军事将领相互联姻,形成关陇集团,集团内部包括鲜卑贵族上层元、长孙、独孤诸族,也包括过去北方的门阀,如京兆韦氏、弘农杨氏等,还有迁徙到关陇地区的河东门阀,如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关陇集团的形成()

A.成为九品中正制的根基

B.保证了北方的长期稳定

C.顺应了当时的历史趋势

D.加剧了外重内轻的局面

10.(2025?长安区校级二模)对于西晋以来的“五胡内迁”,有学者指出:“五胡主动汉化,并非忘记祖先和自我矮化,而是拥有超越部落政治、建设超大规模政治体的雄心。”该学者认为,“五胡内迁”()

A.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B.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C.改变了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形态

D.引发了亚欧大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11.(2024秋?南通期末)九品中正制施行之初,中正评定人物品第之后,方“考之簿世,然后授任”,家世只是一个参考因素。但不久之后,中正品评人物的标准发生了严重偏差,“庶族寒人,无寸进之路”。这表明九品中正制()

A.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B.抬高了文官和士人的政治地位

C.品评无据导致制度的弊端显现

D.始终对中央集权构成严重威胁

12.(2024秋?建邺区校级期中)唐朝安史之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34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