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一、开篇:为什么要建这套制度?
每天早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走廊里,总能看到拎着菜篮的阿姨们围在健康宣传栏前讨论:“老李头的血糖降了,说是跟着医生学的饮食法”;下午放学时,穿校服的孩子们举着”饭前洗手小卫士”的手绘卡片蹦蹦跳跳;周末的健康讲座现场,老人们攥着笔记本来听”冬季防感冒”的课——这些场景里藏着一个朴素的道理:健康不是病了才治,而是从日常的”防”和”教”里长出来的。
作为在基层卫生系统干了十多年的”老防保”,我太清楚这套制度的意义。曾见过有位大叔因为不懂高血压要长期服药,硬扛到突发脑溢血;也见过妈妈们抱着发烧的孩子在急诊挤成一团,却不知道接种流感疫苗能减少一半以上的重症风险。预防保健是”治未病”的先手棋,健康教育是”授人以渔”的金钥匙,而把这两件事系统化、常态化,就是我们要搭建的”健康防护网”。
二、制度总目标:我们要守住哪些健康线?
这套制度的核心目标可以用三个”降”和三个”升”来概括:降低传染病发病率、降低慢性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居民医疗支出;提升健康知识知晓率、提升健康行为形成率、提升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覆盖率。说具体点,就像给社区装了三道”健康阀门”:第一道防传染——让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把结核、麻疹这些病挡在门外;第二道控慢病——让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率超过80%,眼底病变、肾损伤这些并发症少发生;第三道强意识——让80%的居民能说出”三减三健”(减油减盐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的具体要求,真正把”我要健康”变成日常习惯。
三、谁来干?职责分工要像齿轮一样咬合
(一)顶层设计:领导小组把好方向舵
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牵头,疾控科、公卫科、家庭医生团队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他们的任务不是”挂名”,而是每月开一次”健康分析会”。比如上个月会上,公卫科报数据说辖区65岁以上老人慢阻肺知晓率只有40%,领导小组当场拍板:这个季度把”冬季养肺”作为重点宣教主题,联系呼吸科专家来做专场讲座,经费从公卫项目里调。
(二)一线执行:家庭医生团队是”健康守门人”
我们中心有8支家庭医生团队,每支团队管2000-3000户居民。他们的职责细化到”五个一”:每月一次入户随访(重点盯慢病老人)、每季度一次健康讲座(根据季节换主题)、每半年一次健康档案更新(连老人爱喝浓茶这种习惯都记上)、每年一次全员健康评估(用专门的量表测健康风险)、随时解答微信里的健康咨询(我们要求2小时内回复)。记得去年梅雨季,有位阿姨在群里问”关节痛是不是湿气重”,团队里的中医立刻发了个艾灸穴位图,还提醒她”煮红豆薏米水别加米”,这种”及时雨”式的服务最让居民信任。
(三)协作网络:让健康融入生活场景
单靠卫生系统不够,得拉上学校、企业、商超这些”健康合伙人”。比如和小学合作搞”健康小考官”活动,孩子回家考家长”七步洗手法”,家长为了不丢面子主动学;和企业签”职业健康承诺书”,要求车间必须设急救箱,HR每月组织工间操;超市里的”健康货架”,显眼位置摆低钠盐、低脂奶,收银员结账时还能说一句”您买的这个油是低饱和度的,对血管好”——健康教育得在居民”抬头可见、伸手可及”的地方扎根。
四、具体怎么干?从”规定动作”到”暖心创新”
(一)预防保健:把”防”字刻进日常
疾病监测像”电子眼”
我们有套智能监测系统,每天自动抓取门诊就诊数据。比如前阵子系统跳出”腹泻病例周环比上升30%“,公卫科立刻下去排查,发现是辖区幼儿园的饮水机该清洗了,及时整改后病例数很快降下来。对传染病,我们坚持”三早”:早发现(发热门诊24小时报告)、早隔离(密接者上门指导居家防护)、早处置(疫点消毒到户)。
疫苗接种织”保护网”
除了一类疫苗免费接种,我们还针对重点人群推二类疫苗。比如去年冬天流感季前,给60岁以上老人和幼儿园孩子搞”疫苗直通车”,社区派车接,接种点备着姜茶和暖宝宝。有位独居的刘奶奶,我们团队专门上门签知情同意书,扶她到社区接种,结束后还帮她买了菜——接种不是”扎一针就走”,得把服务做到老人心坎里。
重点人群管理”一人一策”
对0-6岁儿童,我们建了”生长发育档案”,每次体检不仅测身高体重,还和妈妈们聊”孩子最近吃饭挑不挑”;对65岁以上老人,每年做一次免费体检,除了查血尿常规,还查认知功能(用简单的”画钟测试”);对高血压患者,要求家庭医生每季度至少随访一次,去年我们还试点了”血压达标奖励”——连续3个月血压正常的,送个家用血压计。有位张大爷,以前总说”血压高又没感觉,吃什么药”,现在成了”义务宣传员”,见人就说”我这血压计就是医生奖励的,现在每天量,儿女都放心”。
(二)健康教育:从”填鸭式”到”互动式”
内容设计:贴紧居民”痛点”
我们有个”健康需求库”,来源是门诊问诊时的闲聊、家庭随访的记录、健康问卷的反馈。比如发现很多主妇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