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砌体结构施工工艺标准操作要点
干了十多年砌筑活儿,我始终记得师傅第一次带我上工地时说的话:“砌墙不是堆石头,一砖一瓦都连着住户的安全。”这些年参与过学校、医院、住宅楼的砌体施工,越来越明白,砌体结构看似“粗笨”,实则是建筑的“骨骼”——从材料选择到每一块砖的摆放,每一个细节都关系着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今天就跟大伙儿掏掏心窝子,聊聊砌体结构施工里那些“必须抠到位”的操作要点。
一、施工前:把“准备仗”打扎实
1.1技术交底:让“一张图”变成“一条心”
开工前的技术交底,是很多新手容易轻视的环节。我刚入行时,跟着师兄做某小区项目,就因为交底时没说清卫生间区域的防潮要求,结果砌到第三层才发现砖种用错了,返工了半层楼。后来师傅反复叮嘱:“交底不是念文件,得把图纸里的‘潜台词’翻译成工人能听懂的话。”
具体来说,交底要覆盖这几个关键:首先是设计要求,比如砌体的强度等级(是MU10还是MU15)、砂浆的种类(混合砂浆还是水泥砂浆)、构造柱和圈梁的位置;其次是规范细节,像灰缝厚度(8-12mm)、拉结筋的间距(500mm一道)、临时间断处的留槎要求(斜槎长度不小于高度的2/3);最后是特殊部位,比如厨房卫生间的底部要做200mm高的混凝土坎台,门窗洞口两侧的实心砖加固区。交底时最好带着工人到现场,对照图纸指位置、讲要求,遇到复杂节点(比如转角处的构造柱),还要画草图演示,确保“图纸上的线”变成“墙上的砖”时不走样。
1.2现场准备:给材料和工具“安个舒服窝”
材料堆放区和作业面的布置,直接影响施工效率和质量。我见过最离谱的工地,把砌块堆在泥地上,下雨后砖吸了一肚子水,砌筑时砂浆根本粘不住,墙面全是“虚缝”。所以咱们得记住:砌块要按规格、强度等级分开堆放,底部用木方或混凝土墩垫高200mm以上,顶部用防雨布覆盖;水泥要进仓库,离墙300mm防潮,不同标号不能混放;砂要过筛,避免含泥量超标(中砂含泥量不超过5%)。
工具方面,除了常用的瓦刀、皮数杆,现在很多工地都配了激光投线仪,测轴线和标高比传统线坠准多了。但仪器用前得校准,我就遇到过投线仪偏了2mm,结果整面墙轴线歪了5cm的情况。另外,砂浆搅拌机要提前调试,检查搅拌叶片有没有磨损,出料口是否顺畅,水计量装置准不准——别小看这台“铁家伙”,搅拌不均匀的砂浆,强度能差30%。
1.3测量放线:“差之毫厘”真能“谬以千里”
放线是砌体的“定位标”,我师父常说:“线放歪了,后面砌得再直也是歪墙。”具体操作时,首先要复核结构层的标高和轴线,用水平仪测出500mm控制线(建筑标高线),再用墨斗弹出墙身轴线和边线。门窗洞口的位置尤其要仔细,比如门洞的中心线要和结构梁的中心线对齐,偏差不能超过5mm。
这里有个小技巧:对于长度超过5m的墙,每1.5m要设一个皮数杆,皮数杆上要标注砖的皮数、灰缝厚度、过梁和圈梁的标高。立皮数杆时,底部要垫平,用线坠校正垂直,杆与杆之间拉通线,这样砌砖时就能“跟着线走”,保证每块砖的水平度。我之前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因为没设皮数杆,工人凭经验砌砖,结果一层楼下来,顶部标高差了3cm,最后只能用细石混凝土找补,费工又费料。
二、施工中:把“每块砖”都砌出“标准样”
2.1排砖撂底:让“非整砖”变成“巧砖”
排砖撂底是砌筑前的“预演”,相当于给墙“排版”。我刚学那会儿,觉得不就是把砖摆一摆吗?结果第一次独立操作,把半砖全堆在转角处,导致通缝,被师傅训了半小时。后来才明白,排砖的关键是“错缝”和“少切砖”。
具体步骤是:先从墙的一端开始,按砖的模数(240mm×115mm×53mm)和灰缝厚度(10mm)计算皮数和列数。比如240mm厚的墙,每皮砖加灰缝总高是63mm(53+10),层高3m的话,皮数大约是47皮(3000÷63≈47.6,取47皮,调整灰缝厚度)。排砖时要避开门窗洞口边300mm内用半砖,转角处和交接处要用整砖,非整砖应分散布置,且尺寸不小于1/3砖长(80mm)。如果遇到构造柱,马牙槎的位置要提前留出来,先退后进(第一皮退60mm,第二皮进60mm),保证槎口顺直。
2.2砂浆铺设:“软床”才能“稳砖”
砂浆是砖的“粘结剂”,铺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砌体强度。我见过最常见的错误是“长距离铺浆”——有的工人为了省时间,一次铺3米长的砂浆,结果还没砌到末端,砂浆就失水凝固了,砖根本粘不牢。根据规范,气温高于30℃时,铺浆长度不能超过500mm;常温下不超过750mm。
铺浆时要用瓦刀或灰板,把砂浆摊平,厚度比灰缝设计值厚2-3mm(因为砖压上去会下沉)。如果用“三一法”(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砂浆的和易性要更好,稠度控制在70-90mm(用手抓一把,指缝有砂浆但不滴水)。我习惯在铺浆前,用瓦刀背敲一敲砂浆,看看有没有“疙瘩”——有疙瘩说明搅拌不均匀,得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