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汉至宋文学审美的时代演进
站在历史的长河边回望,汉至宋这一千余年的文学历程,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审美画卷:从汉代的宏阔壮丽到魏晋的深情幽远,从盛唐的气象万千到两宋的雅俗交融,每一笔色彩的变换,都镌刻着时代的精神密码,也折射着中国人对生命、自然与美的理解如何从外在铺陈走向内在深掘。这种审美演进,既是文学自身规律的必然,更是社会变迁、思想碰撞与人性觉醒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汉代:大一统下的”大美”与”真声”
汉代文学审美的底色,是帝国初兴的磅礴底气。秦火之后,刘邦集团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经文景之治的积累,至武帝时终于形成”海内一统,四夷宾服”的宏大气象。这种时代精神投射在文学中,首先便催生出以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为代表的汉大赋。
1.1大赋:对”宏大”的极致追求
汉大赋的审美核心是”大”。作者们似乎要穷尽天下万物,将山川河岳、宫室苑囿、车马服饰、乐舞百戏统统纳入笔端。比如《上林赋》写皇家园林,从”左苍梧,右西极”的空间跨度,到”崇山矗矗,巃嵷崔巍”的山势描摹,再到”离宫别馆,弥山跨谷”的建筑规模,无不用铺张扬厉的排比、繁复华丽的辞藻,构建出一个”苞括宇宙,总览人物”的审美世界。这种”大”,既是对帝国疆域的文学映射,也是时人”究天人之际”的认知野心——正如司马相如在《答盛览问作赋》中所言:“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赋家们试图用文字的经纬,编织出与现实帝国等量齐观的”文学帝国”。
但汉大赋并非一味堆砌。在”大”的外壳下,隐含着对”丽”的自觉追求。扬雄说”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虽有批评之意,却也点出汉代文学已意识到”美”本身的价值。那些”赤瑕驳荦,杂臿其间”的玉石描写,“垂条扶疏,落英幡纚”的花木刻画,无不是对视觉美感的精心经营。这种”丽”,是中国人首次在文学中大规模探索语言的形式之美,为后世骈文、律诗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1.2乐府与古诗:民间的”真声”突围
如果说大赋是庙堂的审美宣言,那么乐府诗与《古诗十九首》则是民间的情感回响。汉武帝设立乐府”采诗夜诵”,本意是”观风俗,知厚薄”,却意外保留了最鲜活的民间审美。《上邪》中”山无陵,江水为竭”的炽热誓言,《陌上桑》里”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的生动场景,《十五从军征》中”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的荒凉画面,这些作品不事雕琢,却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真性情打动人心。
《古诗十九首》虽作者佚名,却代表了文人对民间审美精神的吸收与升华。“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的景物描写,“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的生命感慨,“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的相思之痛,这些诗句用最质朴的语言传递最普世的情感。刘勰评价其”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正是因为它们突破了大赋的铺陈套路,让文学从”写物”转向”写心”,从”宏大叙事”转向”个体体验”。这种转变,为魏晋文学的”人的觉醒”埋下了关键伏笔。
二、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情”与”韵”
汉末的战乱像一把重锤,砸碎了汉代的盛世幻梦。从黄巾起义到三国鼎立,从八王之乱到南北朝对峙,四百年间政权更迭如走马灯,士人的生命如飘蓬。但正是这种动荡,反而催生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审美自觉”——当外在的秩序崩塌,人们开始更专注地审视内心的情感与生命的意义。
2.1建安风骨:慷慨悲凉的生命强音
建安时期(196-220)是这个转折的起点。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苍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壮烈,王粲”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悲怆,这些诗句里没有汉赋的铺排,却有一种”梗概多气”的力量。刘勰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精准概括了建安文学的审美特质:在战乱的底色上,既有着对生命易逝的深切痛感,又保留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进取精神。这种”悲而能壮”的审美,本质是乱世士人对生命价值的强烈确认——即便天地不仁,也要在有限的人生里活出力度与光彩。
2.2魏晋风度:从”任诞”到”深情”
进入魏晋,玄学兴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潮冲击着儒家伦理。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的孤独,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超脱,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这些作品中的审美趣味,逐渐从”气”转向”韵”。所谓”韵”,是一种难以言说却能感知的精神境界,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余味。比如陶渊明的《饮酒》诗,表面写的是饮酒赏菊的日常,背后却蕴含着对”真意”的追寻——不是外在的功名,而是内心与自然的契合。这种”韵”,让文学从情感的宣泄转向意境的营造,标志着中国人对”美”的理解从”形”深入到”神”。
2.3文学理论:审美自觉的理论总结
这一时期,文学批评的兴起是审美演进的重要标志。陆机《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首次将”情”作为诗歌的核心特质;刘勰《文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3D打印工程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13).docx
- 2025年体育经纪人资格证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102).docx
- 2025年保险从业资格考试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103).docx
- 2025年数据隐私合规师(DPO)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101).docx
- 2025年注册勘察设计工程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1).docx
- 2025年注册平面设计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102).docx
- 2025年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8).docx
- 2025年老年照护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102).docx
- 人工智能在金融政策模拟中的应用研究.docx
-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外贸企业的影响.docx
最近下载
- 哲学与人生第4课第二框-《在和谐共处中实现人生发展》.docx VIP
- 安全生产奖惩制度.doc VIP
- 食品添加剂-甜味剂PPT.ppt VIP
- 办公室接待礼仪及会务工作培训课件.ppt VIP
- 卫生防疫1PPT.ppt VIP
- 高等数学期中试卷上.pdf VIP
- 2.8网络数据整理与分析(教学课件)-第1册信息科技同步教学(河北大学版2024新教材).pptx VIP
- D-Z-T 0462.1-202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1部分:煤(正式版).docx VIP
- 康复医学科康复治疗总结报告.pptx VIP
- 【暑假衔接】知识点专题05 造句 (讲义+试题) 一升二年级语文(含答案)部编版 .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