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肠道培训考试练习题答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肠道培训考试练习题答案

一、肠道解剖与生理功能

1.肠道分段及长度:成人肠道全长约5-7米,分为小肠(约3-5米)和大肠(约1.5米)。小肠包括十二指肠(25-30cm)、空肠(占小肠近端2/5)、回肠(占远端3/5);大肠包括盲肠(6-8cm)、升结肠(15cm)、横结肠(50cm)、降结肠(25cm)、乙状结肠(40cm)和直肠(12-15cm)。

2.小肠结构特点:黏膜层有环状皱襞、绒毛(表面积扩大600倍)和微绒毛(形成刷状缘),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中央乳糜管,分别负责吸收单糖、氨基酸及脂类物质。黏膜下层含十二指肠腺(分泌碱性黏液保护黏膜),肌层为内环外纵平滑肌,通过蠕动推进食糜。

3.大肠结构特点:无绒毛,黏膜表面光滑,有结肠袋(由环行肌局部增厚形成)、结肠带(三条纵行肌束)和肠脂垂(浆膜下脂肪聚集)。黏膜腺体能分泌黏液(含碳酸氢盐),润滑粪便。

4.生理功能:

(1)消化吸收:小肠是主要吸收部位,空肠吸收糖类、蛋白质、脂类(短链脂肪酸经门静脉,长链经淋巴)、水溶性维生素(B族、C)及铁、钙;回肠吸收胆盐、维生素B12。大肠主要吸收水分(每日吸收约1.5L)、电解质(钠、氯)及短链脂肪酸(由肠道菌群发酵膳食纤维产生,为结肠上皮供能)。

(2)免疫功能:肠道是最大免疫器官,含约70%免疫细胞(如肠相关淋巴组织GALT),包括派尔集合淋巴结(回肠多见)、孤立淋巴滤泡及黏膜固有层的浆细胞(分泌sIgA,阻止病原体黏附)。

(3)内分泌功能:肠内分泌细胞分泌多种激素,如5-羟色胺(调节蠕动)、胃泌素(促进胃酸分泌)、胆囊收缩素(促进胰酶分泌和胆囊收缩)、促胰液素(刺激胰液分泌碳酸氢盐)。

(4)微生态屏障:肠道菌群(约10^14个,90%为厌氧菌)通过占位竞争、分泌抗菌物质(如细菌素)及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降低pH)抑制致病菌定植,参与胆汁酸代谢、维生素合成(如维生素K、B12)。

二、常见肠道疾病诊断与鉴别

1.炎症性肠病(IBD)

(1)溃疡性结肠炎(UC):

-病变范围:连续累及直肠(95%),向上扩展至结肠(左半结肠或全结肠),不累及小肠。

-临床表现:黏液脓血便(核心症状)、腹痛(左下腹,便后缓解)、里急后重;活动期伴发热、贫血、ESR/CRP升高;重型可出现中毒性巨结肠(结肠扩张6cm,伴高热、腹胀、肠鸣音消失)。

-内镜表现:黏膜连续性充血水肿、弥漫性糜烂/浅溃疡(表面覆脓苔)、黏膜血管纹理消失;缓解期可见假息肉(炎性息肉)、黏膜萎缩(颗粒样改变)。

-病理特征:黏膜及黏膜下层炎症(无透壁性),隐窝脓肿、杯状细胞减少,活动期中性粒细胞浸润,缓解期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2)克罗恩病(CD):

-病变范围:节段性、跳跃性累及全消化道(回盲部最常见,占60%),可伴上消化道(胃、十二指肠)或肛周病变(瘘管、脓肿)。

-临床表现:腹痛(右下腹,餐后加重)、腹泻(无脓血,因吸收不良)、体重下降;并发症包括肠瘘(内瘘如肠-膀胱瘘,外瘘如腹壁瘘)、肠梗阻(因肠壁增厚狭窄)、腹腔脓肿。

-内镜表现:纵行溃疡(与肠轴平行)、阿弗他溃疡(早期)、铺路石样改变(溃疡间黏膜隆起);病变肠段与正常肠段分界清晰(“跳跃征”)。

-病理特征:透壁性炎症(全层淋巴细胞浸润)、非干酪样肉芽肿(诊断金标准,见于30%-60%病例)、裂隙状溃疡(深达肌层)。

(3)鉴别要点:UC为连续性结肠黏膜炎症,以脓血便为主;CD为节段性全层炎症,以腹痛、体重下降为主,可伴瘘管。血清学检查:UC患者p-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率约60%,CD患者ASCA(抗酿酒酵母抗体)阳性率约50%。

2.肠易激综合征(IBS)

-诊断标准(罗马Ⅳ):反复发作腹痛(每周≥1天),近3个月内每月≥3天,伴以下2项:①排便后缓解;②发作时排便频率改变(3次/天或3次/周);③发作时粪便性状改变(稀便/块状便)。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如IBD、结直肠癌、甲状腺功能亢进)。

-分型:腹泻型(IBS-D,稀便25%)、便秘型(IBS-C,干便25%)、混合型(IBS-M)、不定型(IBS-U)。

-辅助检查:粪便常规+潜血(排除感染、出血)、甲状腺功能(排除甲亢)、肠镜(排除器质性病变)。

3.结直肠癌(CRC)

-好发部位:直肠(50%)、乙状结肠(25%)、右半结肠(20%)。

-临床表现:右半结肠癌(贫血、腹部包块、隐血阳性),左半结肠癌(肠梗阻、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直肠癌(里急后重、大便变

文档评论(0)

yclhd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