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的旧时钟小品剧本润色版本.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站台的旧时钟小品剧本润色版本

人物

老周:男,68岁,乡村火车站退休站长,在站台工作40年,每天都会来擦拭站台中央的旧时钟——那是他刚入职时安装的,见证过无数人的离别与重逢,常说“这钟走的不是时间,是咱站台人的念想”

阿梅:女,36岁,在外打工的返乡人,每年春节都要靠旧时钟确认回家的时间,时钟的滴答声是她童年的记忆,常对着时钟说“再快一点,就能早点见到爸妈了”

小吴:男,25岁,新入职的火车站职员,觉得旧时钟又老又不准,不符合“智慧车站”改造要求,想换成电子钟,常说“旧时钟误差大,电子钟又准又醒目,旅客看着也方便”

李婶:女,55岁,站台小卖部老板,在站台卖了20年零食饮料,看着旧时钟长大,知道它对老周和旅客的意义,善于调和矛盾,常说“新东西是好,但老物件里藏着人情,不能说换就换”

场景

乡村火车站站台——舞台中央立着一个两米高的旧时钟:黄铜外壳氧化发黑,表盘玻璃有一道细小划痕,指针是深棕色,钟摆藏在外壳里,摆动时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站台两侧是蓝色长椅,远处有绿色的火车轨道延伸向远方;老周拿着抹布,正踮着脚擦时钟表盘,李婶坐在小卖部前的小马扎上整理货物;站台广播传来模糊的列车预告声,阳光透过站台顶棚的缝隙,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显示下午2点30分

【第一幕:擦时钟的“小执着”】

(灯光亮,站台很安静,只有旧时钟的滴答声和远处的鸟鸣,偶尔有风吹过,带动站台顶棚的帆布轻轻晃动)

老周:(用抹布仔细擦表盘上的灰尘,嘴里念叨)老伙计,又陪你过一年。当年我刚到站台,你还是亮闪闪的黄铜色,现在虽说是旧了点,但走得比谁都稳——上个月暴雨冲坏了电路,你靠发条还走了三天,救了不少旅客的急。

李婶:(笑着喊)老周,别擦了!歇会儿喝口水,等会儿3点的慢车要来了,到时候又忙不过来。你这擦时钟的劲儿,比擦自家窗户还上心。

老周:(放下抹布,走到小卖部旁坐下)你懂啥?这钟不是普通的钟,当年你家小子第一次坐火车去县城上学,就是盯着这钟赶车的,你忘了?他还说钟摆的声音像打节拍,跟着哼了一路歌。

李婶:(愣了一下,笑着点头)还真没忘!那时候他才8岁,攥着车票站在钟底下,说“钟不走我就不走”,生怕错过火车。现在他在城里工作,每次回来还特意绕到钟底下看一眼,说看到这钟就觉得到家了。

(这时,阿梅背着大包小包,匆匆忙忙跑上站台,看到旧时钟就停下脚步,掏出手机对照时间)

阿梅:(松了口气)还好还好,比手机慢了两分钟,赶得上3点的车。每次来都得看这钟,手机有时候没信号,就靠它确认时间。

老周:(笑着问)姑娘,又回来过年啊?去年你也是这个点到的,背着个红色的包,站在钟底下给家里打电话。

阿梅:(惊讶地看着老周)大爷,您还记得我?是啊,每年都得靠这钟踏实。我小时候跟着爸妈来送奶奶,就是在这钟底下哭着说“奶奶早点回来”,现在每次看到它,都能想起那时候的事儿。

(小吴拿着图纸和卷尺,从站台办公室走出来,看到老周和阿梅围着旧时钟,走了过去)

小吴:(笑着说)周大爷,阿梅姐,你们在看旧时钟啊?告诉你们个好消息,车站要搞“智慧改造”,这旧时钟要换成电子钟了!电子钟能显示车次、温度,还能报时,比旧时钟实用多了。

老周:(脸色一下沉下来,站起来挡在时钟前)不能换!这钟不能换!电子钟再实用,也没这钟有温度,你知道它陪多少人走过风风雨雨吗?

小吴:(愣了一下,有点委屈)周大爷,我不是说它不好,就是它误差有点大,上次有旅客因为它慢了三分钟,没赶上火车。换成电子钟,能减少这种麻烦,也是为旅客好啊。

阿梅:(赶紧打圆场)小吴,这钟确实对我们很重要,能不能再想想办法?比如把电子钟装在旁边,旧时钟留着当纪念,这样既不影响实用,又能留住回忆。

小吴:(犹豫了一下)可领导说要统一改造,旧设备得拆除……我先去看看列车情况,回来咱们再商量好不好?

(小吴拿着图纸走后,老周叹了口气,又拿起抹布擦时钟,阿梅坐在长椅上,望着时钟发呆,站台又恢复了安静)

【第二幕:护时钟的“小争执”】

(半小时后,小吴带着电子钟样品和安装工具回来,李婶也凑了过来,站在小卖部前看着)

小吴:(对老周说)周大爷,领导说旧时钟必须拆,您看这电子钟样品,屏幕又大又亮,还能滚动显示车次信息,多方便。您要是舍不得旧时钟,我可以帮您联系博物馆,让它在博物馆里继续“工作”。

老周:(激动地抓住时钟外壳,声音有点抖)送博物馆?它属于站台,属于这里的旅客,不是展品!当年有个小伙子在这钟底下跟女朋友求婚,有个老奶奶在这钟底下等了儿子十年,这些故事,博物馆能装得下吗?

李婶:(走过来拉住老周)老周,别激动,咱们慢慢说。小吴,你也别怪老周固执,这钟对他来说,就像家人一样。你想想,要是把你从小戴到大的手表扔了,你能甘心吗?

小吴:(低头想了想,有点为难)我知道这钟有感情,可规定就是规定……不然我再跟领导申请一下?说说这钟的故事,说不定领导会同意留下它。

文档评论(0)

zsw56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