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聚酯纤维改性道路沥青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
一、聚酯纤维改性道路沥青的制备方法
(一)多元复合改性制备工艺
多元复合改性制备工艺创新性地采用工业废渣磷渣微粉与聚酯纤维复掺改性技术,开辟了工业废渣资源化利用的新路径。该工艺首先对磷渣微粉进行严格筛分处理,确保大于0.075mm颗粒占比<2%,这一预处理步骤对于后续磷渣微粉在沥青中的均匀分散至关重要,能够有效避免大颗粒杂质对沥青性能的不利影响。随后,将符合粒径要求的磷渣微粉与沥青在高速剪切乳化分散设备的作用下充分混合,高速剪切乳化分散过程能够使磷渣微粉以极小的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沥青中,极大地增加了磷渣微粉与沥青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制备磷渣微粉沥青混合料后,采用手工分散的方式将聚酯纤维均匀地引入其中,并在155℃的适宜温度下充分搅拌均匀。155℃的温度既能保证沥青处于良好的流动性状态,有利于聚酯纤维与沥青混合料的充分融合,又能避免过高温度对聚酯纤维和沥青性能造成损害。这种多元复合改性制备工艺充分利用了工业废渣磷渣微粉廉价易得的特点,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整个制备过程绿色环保,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所得的改性沥青混合料展现出优异的路用性能,在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水稳定性等方面均有出色表现,可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等对路面性能要求较高的道路建设中。
(二)废弃聚酯纤维降解产物改性工艺
废弃聚酯纤维降解产物改性工艺主要针对石油沥青低温性能不足这一关键问题,通过对废弃聚酯纤维的有效回收利用,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负荷的降低。该工艺以回收塑料瓶纤维等废弃聚酯纤维为原料,首先对其进行醇解处理。醇解过程是将废弃聚酯纤维与聚乙二醇、醋酸锌催化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反应。其中,140℃加热30min的条件能够使废弃聚酯纤维初步分解,为后续反应创造有利条件;25℃反应2h则是醇解反应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废弃聚酯纤维在聚乙二醇和醋酸锌催化剂的共同作用下,发生醇解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醇解产物。
生成的醇解产物与加热后的沥青进行二次剪切,二次剪切过程能够使醇解产物均匀地分散在沥青中,与沥青分子充分相互作用,从而有效改善沥青的低温柔韧性。经过二次剪切后的产物进行冷冻成型,得到废弃聚酯纤维降解产物改性沥青。该改性沥青在低温环境下能够保持较好的柔韧性和延展性,大大降低了沥青路面在低温条件下出现裂缝的风险,提高了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同时,该工艺实现了废弃聚酯纤维的回收利用,减少了白色污染,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改性聚酯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制备
改性聚酯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制备工艺通过对聚酯纤维进行分子结构设计,引入具有特殊功能的2,5-吡啶二甲酸链段,制备出具有金属离子配位能力的改性聚酯短纤维。在聚酯分子链中引入2,5-吡啶二甲酸链段的过程需要精确控制反应条件,包括反应物的比例、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以确保2,5-吡啶二甲酸链段能够准确地接入聚酯分子链中,赋予聚酯纤维金属离子配位能力。制备得到的改性聚酯短纤维直径控制在20μm,长度为6mm,这种尺寸规格能够使其在沥青混合料中达到较好的分散效果,同时保证与沥青之间有足够的接触面积。
将改性聚酯短纤维按0.1%~0.3%质量比掺入沥青混合料中,利用2,5-吡啶二甲酸链段与沥青中的铁、钙、镁、镍等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能够显著增强纤维与沥青的界面结合力。这种增强的界面结合力使得改性聚酯纤维能够更好地发挥增强作用,有效提升沥青混合料的抗弯拉强度和弯曲劲度模量。当改性聚酯短纤维掺量为0.3%时,混合料的抗弯拉强度可达11.93MPa,相比未改性的沥青混合料有大幅提升,同时弯曲劲度模量也得到优化,使沥青混合料在承受车辆荷载等外力作用时,能够更好地抵抗变形,提高了路面的高温稳定性能,减少了车辙等病害的发生。
二、聚酯纤维改性道路沥青的结构分析
(一)微观结构特征与形成机制
聚酯纤维改性道路沥青的微观结构呈现出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与改性沥青的性能密切相关。当聚酯纤维的掺量达到4%-5%时,改性沥青会形成完整的凝胶网络结构。在这个过程中,纤维通过物理缠绕和化学吸附的方式,将沥青分子固定在其周围,有效减少了自由沥青的流动。从微观层面来看,这种固定作用使得沥青分子的排列更加有序,增强了沥青胶浆的内部结构稳定性。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聚酯纤维在沥青中均匀分散,相互交织形成了三维支撑骨架。这种骨架结构为沥青胶浆提供了额外的力学支撑,使其能够更好地承受外力作用。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改性沥青的软化点逐渐升高,这表明纤维的加入提高了沥青的高温稳定性。针入度指数也随纤维含量增加而升高,说明纤维降低了沥青的温度敏感性,使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性能更加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探究Zr-Ti-Cu-Al块体金属玻璃断裂韧性:微观结构、测试与影响因素.docx
- 丛枝菌根与外菌根真菌接种模式对白皮杨苗木生长的影响探究.docx
- 酶法制备富血红素多肽的工艺优化与特性解析.docx
- 基于光谱与叶绿素指标的稻纵卷叶螟危害程度量化研究.docx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IL - 35水平表达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探究.docx
- 深入探究几类序同态及其独特性质.docx
- 涠西南凹陷断裂系统:形成、演化与沉积控制的深度剖析.docx
- 从“究”义之演变看汉字语义发展与文化映射.docx
- 基于磁性和贵金属纳米粒子信号放大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器:原理、构建与应用.docx
- 基于太空诱变的玉米核不育突变体矮化性状QTL定位与遗传解析.docx
- 记忆阻尼对热弹Ⅲ型Timoshenko系统解的存在性与衰减特性的深度剖析.docx
- 探究GIS盆式绝缘子表面电荷分布对沿面闪络的作用机制.docx
-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仪:原理、应用与发展趋势探究.docx
- 气泡船三维粘性绕流数值模拟:方法、应用与分析.docx
- 太阳能增强型冷却塔冷却性能的多维度探究:数值模拟与实验融合.docx
- 温敏型抑菌乳液凝胶的构筑及其在冷鲜肉保鲜中的效能探究.docx
- 金坛市茶叶产业链研究:从“一叶香”到“全链强”的产业升级路径.docx
- Banach空间中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理论与应用探索.docx
- 论“拟”义的多维阐释与文化映射.docx
- 探秘色素聚集体:光谱、结构与激子动力学的深度剖析.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