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中古诗理解能力试卷.docxVIP

2025年高中古诗理解能力试卷.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高中古诗理解能力试卷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题。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请简要概括诗歌前两联描绘的景色特点。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3.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所表达情感的理解。

4.有人认为这首诗的意境开阔雄浑,有人则认为其情感真挚感人。你更倾向于哪种观点?请结合诗歌内容说明理由。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8题。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诗歌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景物?对全诗的情感基调有何作用?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被誉为“千古绝唱”,请分析其妙处。

7.“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常作客”和“独登台”透露出诗人怎样的境遇和心境?

8.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将个人身世之悲、时局之忧与广阔的自然景象融为一体的。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9-12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词人“把酒问青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从何处可以看出?

10.上阕中,词人设想自己“乘风归去”,为何又“何似在人间”?这体现了词人怎样的矛盾心理?

1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有何作用?

12.下阕是如何将个人情感升华为普遍哲理的?结尾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美好祝愿?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6题。

琵琶行(并序)

(唐)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3.诗歌开头描绘了怎样的环境氛围?这对引出琵琶女和表现她的情感有何作用?

14.从“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到“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女的演奏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

15.诗歌中运用了大量比喻描绘琵琶声,请选择其中两个你认为最精彩的比喻,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16.诗人为何在听完琵琶女的演奏后,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结合诗人自身经历和当时社会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试卷答案

一、

1.景色特点:诗歌前两联描绘了景色由山峦起伏逐渐过渡到平原开阔,再转向江水奔腾流入广阔天际的景象。特点可以概括为“雄浑壮阔”或“气象万千”。

*解析思路:题干要求概括景色特点。学生需要抓住“山随平野尽”的转折,理解由高山到平野的空间变化,以及“江入大荒流”所展现的江水奔腾入广阔无垠天地的动态景象。综合这两句,提炼出如“雄浑壮阔”、“开阔辽远”等意境特点。第一句是静态描写,第二句是动态描写,共同构成了壮丽的画面。

2.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解析思路:题干要求分析修辞手法。“月下飞天镜”将映照在水面上的月亮比作从天上飞下来的镜子,是典型的比喻。“云生结海楼”将天上的云彩比作层层叠叠、精美华丽的海市蜃楼,也是比喻。同时,“飞天镜”和“海楼”都带有夸张的成分,极言月色之明亮和云彩之奇幻美丽。分析效果时,要说明这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江水的平静和云霞的绚烂,营造出如梦似幻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初见新境的惊喜之情。

3.情感理解:诗人虽然身处异乡(楚国),但面对眼前的壮丽景色,内心并未完全忘记故乡,反而对送自己远行的故乡之水充满了依恋之情,希望它能一直陪伴自己到遥远的目的地。这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感

文档评论(0)

tianlong4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