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管涵顶管施工方案设计
一、工程概况
1.1项目背景
XX区域管涵工程是XX市城南片区雨污水管网改造项目的关键节点,主要解决现有排水系统容量不足、雨季内涝频发的问题。管涵设计总长328m,采用顶管法施工,管径为DN2200钢筋混凝土钢承口管,设计使用年限50年。该工程作为区域防洪排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服务周边约12km2汇水区域,直接受益人口约3.5万人,对提升城市基础设施韧性、保障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1.2工程位置与周边环境
管涵起止桩号为K0+000~K0+328,起点位于XX路与XX大道交叉口东侧绿地,终点接入XX河现状排水箱涵。沿线穿越XX路主干道(双向六车道,日均交通量约4.5万辆)、XX铁路(京广线,每日通行列车48对)及一处既有DN800给水管线(埋深1.8m,距离管涵轴线水平距离3.5m)。工作井设置于起点绿地内(尺寸8m×12m,深9.2m),接收井设置于终点河岸滩地(尺寸6m×10m,深8.5m)。施工区域周边以商业、居住用地为主,环境敏感度高,需严格控制施工扰动与噪音污染。
1.3工程地质与水文条件
根据勘察报告,沿线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①杂填土(厚度1.2~2.5m,松散,含建筑垃圾);②粉质黏土(厚度3.0~4.8m,可塑,承载力特征值120kPa);③细砂层(厚度2.5~3.8m,稍密,渗透系数1.2×10?3cm/s);④卵石层(厚度4.0~6.2m,中密,粒径20~80mm,含量60%)。地下水位埋深2.3~3.5m,受XX河侧向补给,水位变幅1.0~1.5m。卵石层为顶管主要穿越地层,其密实度高、含漂石(最大粒径150mm)对顶进阻力控制构成挑战。
1.4主要工程数量
主要工程量包括:DN2200钢筋混凝土顶管328m(III级C50F8混凝土,钢套环接口);工作井、接收井各1座(采用沉井法施工,C30混凝土抗渗等级P8);洞门加固(φ600mm双管旋喷桩,桩长8m,搭接150mm);触变泥浆减阻系统(膨润土泥浆配制及循环设备);既有管线保护(DN800给水管悬吊保护,采用I36a工字梁支架)。
1.5设计技术参数
管涵结构设计参数:管壁厚度220mm,纵向钢筋配筋率0.6%(HRB400级,φ16mm双层环向筋),环向筋间距150mm;接口采用钢承口橡胶圈密封(遇水膨胀橡胶圈,硬度70±5ShoreA);顶进坡度0.5%,轴线偏差控制在±50mm以内,高程偏差控制在±30mm以内。顶管施工参数:设计最大顶力3200kN,设置2台中继间(每个中继间允许顶力1500kN),触变泥浆压力0.15~0.25MPa,注浆孔间距2.0m。
1.6施工重难点分析
施工难点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卵石层长距离顶进(186m)面临刀具磨损、顶力突增风险,需优化刀盘选型与泥浆配比;二是穿越XX铁路时,最小覆土厚度仅3.2m(小于5倍管径),需严格控制地面沉降(沉降量≤10mm);三是既有给水管保护需协调产权单位,确保施工期间管线变形≤3mmL(L为管线跨度)。针对上述难点,需采用超前地质预报、微扰动顶进技术及实时监测系统,确保施工安全与质量。
二、施工准备
2.1场地准备
2.1.1场地清理
施工团队首先需对施工区域进行全面清理。根据工程概况,管涵起点位于XX路与XX大道交叉口东侧绿地,终点接入XX河现状排水箱涵。清理工作包括移除地表杂物、植被及建筑垃圾,确保场地平整。清理深度需达到设计标高,避免后期施工中因杂物导致设备故障或安全隐患。清理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保护周边环境,如绿地植被的移除需经审批,并采取临时覆盖措施防止扬尘。清理后的场地应满足工作井和接收井的施工要求,确保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参数(如粉质黏土层承载力特征值120kPa)。团队需使用挖掘机和人工配合作业,每日清理进度控制在500平方米以内,以减少对周边商业和居住区的影响。清理完成后,进行场地压实测试,确保无沉降风险。
2.1.2临时设施搭建
临时设施的搭建是施工准备的关键环节。基于工程位置,需在工作井附近(8m×12m区域)和接收井附近(6m×10m区域)设置临时设施。设施包括:办公室(用于项目管理)、仓库(存放管材和辅助材料)、休息室(供工人使用)及配电房(提供电力支持)。搭建材料采用标准化集装箱或钢结构,确保稳固和快速安装。办公室需配备通讯设备,以便协调穿越XX路主干道和XX铁路时的交通管制。仓库位置需远离既有管线(如DN800给水管),距离至少3.5米,避免施工误碰。设施搭建需在场地清理后3天内完成,并经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搭建过程中需考虑天气因素,如防雨措施,确保材料不受潮。
2.1.3交通组织
交通组织方案需针对穿越XX路主干道和XX铁路的复杂环境制定。主干道日均交通量约4.5万辆,铁路每日通行48对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