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路面寒冷技术施工方案.docxVIP

混凝土路面寒冷技术施工方案.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混凝土路面寒冷技术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及寒冷气候特点

1.1项目概况

本工程为XX地区新建城市主干道混凝土路面工程,路线全长12.5km,设计时速60km/h,路面结构为24cm厚普通混凝土面层(C35抗冻等级F200),基层为20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18cm级配砂砾。工程位于北纬45°高寒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施工期间需经历-25℃~5℃的极端低温环境,混凝土路面施工面临冻害风险、强度发展缓慢等技术难题,需针对性制定寒冷气候专项施工方案。

1.2寒冷气候特征

施工区域冬季(11月至次年3月)长达5个月,具有典型“低温、长寒、温差大”特点:月平均气温-15℃~-5℃,极端最低气温达-32℃;昼夜温差达15℃~20℃,易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裂缝;年冻融循环次数达120次以上,对混凝土抗冻性要求严苛;冬季降雪量累计达80~120mm,积雪深度最大30cm,且常伴有5~6级大风,加速混凝土热量散失。

1.3寒冷气候对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影响

低温环境下,混凝土水化反应速率显著降低,初凝时间较常温延长3~5倍,早期强度(7d)仅为常温的40%~50%;负温条件下自由水结冰产生9%的体积膨胀,破坏混凝土微观结构,导致强度损失30%~50%;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表面易出现剥落、露骨等病害,缩短路面使用寿命;低温还造成施工效率下降,工序衔接时间延长,需采取保温、加热等措施保障施工连续性。

二、寒冷气候下混凝土路面施工关键技术

2.1材料选择与配合比优化

2.1.1水泥品种与掺合料控制

寒冷地区施工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水化热较高且早期强度发展较快。水泥中C3A含量控制在6%-8%,避免过度放热导致温度裂缝。掺合料采用矿渣粉与粉煤灰复掺技术,矿渣粉替代率不超过30%,粉煤灰掺量控制在15%以内,通过微集料效应改善孔结构,提高抗冻性。

2.1.2骨料质量与温度管理

粗骨料采用5-20mm连续级配碎石,含泥量≤0.5%,针片状含量≤8%;细骨料选用中砂,细度模数2.6-3.0,含泥量≤3%。骨料料场搭设保温棚,通过蒸汽排管加热至5℃以上,运输车辆采用棉被包裹,确保入模温度不低于5℃。

2.1.3外加剂专项配置

使用防冻型高效减水剂,掺量根据气温动态调整(-10℃时掺量1.2%,-20℃时增至1.8%),同时添加引气剂(掺量0.05%)使含气量控制在4%-6%,形成微小封闭气泡缓解冻胀压力。

2.2温度控制与保温措施

2.2.1混凝土拌合温度控制

采用热水热骨料法,拌合水温控制在60℃以下,避免水泥假凝。出机温度通过公式计算:T0=[0.22(Ct·Tc+St·Ts+Gt·Tg)+Tw·Ww]/[0.22(C+S+G)+W],确保出机温度≥10℃,入模温度≥5℃。

2.2.2运输过程保温

采用自卸式保温车,车厢内壁粘贴5cm厚聚氨酯保温层,运输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如遇气温骤降,在车顶覆盖双层阻燃保温被,每层之间设置空气隔热层。

2.2.3现场浇筑温度保障

浇筑前用蒸汽对模板预热至5℃以上,浇筑过程中采用移动式暖风幕遮挡作业面,防止冷风直击。分层浇筑厚度控制在30cm以内,层间间隔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2.3养护工艺创新

2.3.1早期保温养护

混凝土收面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5cm厚岩棉被,边缘用重物压实。当气温低于-10℃时,在保温被上方搭建临时暖棚,采用燃油暖风机维持棚内温度5℃以上,湿度≥80%。

2.3.2养护剂成膜保护

在保温层之上喷涂渗透型养护剂,用量≥0.3kg/m2,形成憎水封闭膜。成膜期间环境温度需高于3℃,成膜时间约45分钟,有效减少水分蒸发。

2.3.3特殊部位养护加强

胀缝、缩缝等薄弱部位采用保温棉+电热毯双重保温,电热毯功率80W/m2,持续加热72小时。边角部位设置弧形挡风板,减少热量散失。

2.4施工组织与管理

2.4.1温度监测体系

在拌合站、运输车、浇筑点设置无线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温度变化。浇筑后每2小时测量混凝土内部温度(埋设热电偶),直至与环境温差≤20℃。

2.4.2工序衔接优化

实行三快原则:快速运输(≤30分钟)、快速浇筑(≤45分钟/车)、快速覆盖(≤15分钟)。模板拆除时间延长至7天以上,且混凝土强度需达5MPa。

2.4.3应急预案机制

建立-15℃以下红色预警机制:启动备用发电机,增加暖风机数量;准备应急融雪剂(氯化钙溶液),防止施工面结冰;设置临时防风墙,降低风速至3m/s以下。

2.5质量控制要点

2.5.1原材料抽检强化

每日检测骨料含水率(每4小时一次),及时调整用水量

文档评论(0)

185****624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