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技术发展30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消化内镜技术发展30年

过去30年,技术飞速发展

30年来,消化内镜的发展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消化内镜及其手术器械的更新促进了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诊断内镜“多样化”、治疗适应证“扩大化”是当前消化内镜的发展趋势。

1电子内镜为新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消化内镜技术肇始于1868年,当时德国人库斯穆尔(Kussmaul)受江湖艺人吞剑表演的启示,研制出金属管状式胃镜。历经硬式内镜、半可屈式内镜、纤维内镜(软式镜)三个发展阶段后,消化内镜技术在30年前迎来了又一次革命性的飞跃。

1983年,美国一家公司应用电荷耦合器件(CCD)代替内镜光导纤维导像术,宣告了电子内镜的诞生。电子内镜的成像原理与传统内镜截然不同,其通过安装在内镜顶端微型摄像机的CCD,使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经视频系统处理后转换为监视器上的图像。因此,电子内镜显像失真性小、清晰度高,为诊断和治疗创造良好条件,也为此后各种新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被认为是消化内镜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2超声内镜成为内镜医师的“第三只眼”

为克服超声波本身对骨性及气体界面不易通过的特性,弥补体表探测时出现盲区及内镜检查的局限性,内镜、超声探测仪联合装置——超声内镜(EUS)登上历史舞台。

1980年,美国马格诺(Magno)和格林(Green)最先使用内镜与超声结合的电子线型超声胃镜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随着超声探头的微型化,超声内镜的临床应用变成现实。30年的迅速发展已使之成为一种成熟的内镜诊断技术,使内镜医师的视野超越肉眼限制、拓展到表层组织以下。

目前,超声胃镜、超声肠镜及腹腔镜下超声系统已成功用于临床,尤其是超声内镜引导的细针抽吸术(FNA)等技术可以获取细胞学或组织学标本,对肿瘤TNM分期、黏膜下肿瘤以及胆胰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极大提高了消化系肿瘤诊断率。

近年,EUS在内镜治疗中的作用日益提高,EUS引导的引流术、腹腔神经节阻滞、放射性125I粒子置入术和顺行胆胰管手术等技术蓬勃发展。

3ERCP将诊断和治疗融为一体

1968年梅克恩(Mecune)等首次在《外科学年鉴》(AnnSurg)报道了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1973年卡瓦(Kawai)等率先报道采用推式刀进行括约肌切开,1974年克拉森(Classen)和德姆林(Demling)应用拉式弓形刀成功进行乳头切开,这标志着治疗性ERCP技术的诞生。

经过不断发展,ERCP已成为融诊断和治疗于一体的完整的学科体系。近30年来,ERCP相关新器械和新技术不断出现。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目前已成为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治疗手段;经内镜

EMR和ESD技术诞生于日本,已成为全球公认的消化道早期黏膜癌的常规治疗方法。EMR适用于≤20mm的早期癌及平坦型腺瘤;直径更大者可用分片切除术;较小者亦可用透明帽辅助进行。2001年,日本学者报道了切割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uttingEMR)用于切除巨大平坦型早期胃癌。

POEM术是在内镜直视下彻底切断食管下端环形肌层,该手术于2009年由日本学者井上首次应用于临床,既克服了传统内镜下气囊扩张、支架置入、肉毒素注射及药物治疗等疗效不佳的弱点,又避免患者行外科手术造成的巨大创伤,现已经成为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方法。在POEM技术的基础上,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也在逐渐发展。

NOTES是指经人体空腔脏器的自然开口进入体内,穿越管壁进行手术的一种全新理念的手术。NOTES技术可追溯到早期的结肠镜下阑尾切除术(1976年)、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1980年)等,是应用经自然管壁行内镜手术的初步尝试,正是这些技术的积累逐步启发了学者越过胃肠管壁进行手术操作。1994年,威尔克(Wilk)首次提出NOTES的概念,但直到2004年卡洛(Kalloo)等成功对猪进行内镜下经胃途径腹腔探查和肝活检手术才证实了其可行性。同年,饶(Rao)等首次尝试了在人体上施行经胃阑尾切除术。令人鼓舞的是在2007年,美国贝斯勒(Bessler)和法国马尔斯科(Marescaux)等先后将NOTES技术成功地应用于临床。

NOTES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继传统剖腹手术、腹腔镜手术之后,有望成为第三代外科手术方式,引领微创外科学发展。

过去30年,理念不断更新

回顾30年,消化内镜技术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发展成完整的体系,已达到“无孔不入、无孔造孔而入”的境界,使内镜医师能在无创或微创的条件下进行诊断与治疗。可以说,消化内镜的发明与创新已经将消化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带入崭新的境地。

新技术常发轫于某些先行者的创新思维,而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则往

文档评论(0)

139****94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