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能量的源头:食物中的有机物演讲人
能量的源头:食物中的有机物01能量的去向:生命活动的动力保障02能量的释放:细胞的呼吸作用03能量供应的平衡与健康04目录
2025初中生物人体的能量供应课件
作为一名深耕初中生物教学十余年的教师,我始终相信:生物学的魅力在于将抽象的生命规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结。今天,我们要共同探索的人体的能量供应,正是这样一个与每个学生息息相关的主题——你奔跑时的汗水、思考时的专注、甚至睡觉时的心跳,背后都藏着能量供应的精密机制。接下来,我将从能量从何而来能量如何释放能量去向何方三个维度,带大家揭开这一生命活动的神秘面纱。
01能量的源头:食物中的有机物
1生活现象引发的思考记得去年运动会后,有位男生气喘吁吁地问我:老师,我跑1000米后特别饿,是不是因为身体把能量用完了?这个问题恰好点出了能量供应的起点——食物。我们每日摄入的米饭、肉类、蔬菜,看似普通,实则是人体能量的储备库。
2三大供能物质的特点通过教材中的食物中储存的能量演示实验(用燃烧花生和饼干加热水,比较水温变化),我们能直观看到:不同食物含有的能量不同。进一步分析可知,人体主要依赖三大有机物供能:
糖类:最直接的能源物质。每克葡萄糖完全氧化释放约17.15千焦能量,我们早餐吃的面包、课间补充的糖果,主要就是通过快速分解糖类来提供即时能量。去年带学生测量不同主食的含糖量时,有个学生惊讶地发现:同样重量的米饭比馒头含糖量低,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吃馒头更容易抗饿。
脂肪:高效的储能物质。每克脂肪释放约38.91千焦能量,是糖类的2倍多。冬季穿得单薄时,身体会优先分解皮下脂肪供能,这就是为什么长期节食的人耐寒能力会下降。我曾带学生观察过北极熊的脂肪层切片,那厚厚的脂肪组织正是它们在极寒环境中生存的能量保障。
2三大供能物质的特点蛋白质:备用能源兼结构物质。每克蛋白质释放约17.15千焦能量,但正常情况下,人体会优先利用糖类和脂肪,只有长期饥饿时才会分解肌肉中的蛋白质供能。这也提醒我们:早餐不能只喝牛奶(富含蛋白质),必须搭配碳水化合物,否则上午容易出现低血糖。
3能量的测量与计算教材中提到的食物燃烧放出的热量测定实验,虽然是模拟实验(实际人体是通过呼吸作用缓慢释放能量),但能帮助我们理解能量的量化概念。例如:100克大米含约1435千焦能量,一名14岁男生每日需要约11720千焦能量,由此可推算出每日需摄入约817克大米(当然实际饮食是多种食物的组合)。这个计算过程能让学生意识到:吃饱不仅是胃的感觉,更是能量摄入与消耗的动态平衡。
02能量的释放:细胞的呼吸作用
1从呼吸到呼吸作用的概念辨析学生常混淆呼吸与呼吸作用。前者是宏观的气体交换过程(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等),后者是微观的能量释放过程。为了帮学生区分,我会让他们做一个小实验:深吸一口气后憋气,感受胸闷的原因——此时外界氧气无法进入,但细胞仍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当血液中氧气浓度过低时,就会触发憋闷的信号。
2呼吸作用的场所与过程通过观察线粒体的电镜照片(外膜光滑、内膜折叠成嵴),学生能直观理解线粒体是能量工厂的说法。呼吸作用的总反应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三个阶段:01第一阶段: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释放少量能量(约2ATP)。这就像先把大木块劈成小木块,方便后续燃烧。02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基质,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约2ATP)。此时的小木块开始初步燃烧。03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约34ATP)。这是燃烧最剧烈的阶段,也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04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去年校运会上,有学生跑800米后小腿酸痛,这正是无氧呼吸的产物——乳酸堆积导致的。我们需要明确:
有氧呼吸:主要方式,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多(1mol葡萄糖释放2870千焦),适用于安静或轻度运动状态。
无氧呼吸:应急方式,产物是乳酸(动物)或酒精+二氧化碳(植物),释放能量少(1mol葡萄糖仅释放196.65千焦),适用于剧烈运动时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需要强调的是:人体无氧呼吸不会产生酒精,这是与酵母菌等微生物的重要区别。
4呼吸作用与其他系统的协同能量释放不是孤立的过程,需要多个系统配合:
呼吸系统:提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观察膈肌运动模型时,学生能看到:吸气时膈肌收缩(顶部下降),胸腔扩大,外界气体进入;呼气时相反。
循环系统:运输氧气和有机物。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在肺泡处与氧气结合(氧合血红蛋白),随血液流动到组织细胞处释放氧气;小肠吸收的葡萄糖则通过血浆运输。
消化系统:分解食物为可吸收的小分子。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胰淀粉酶分解淀粉的过程,都是为后续的呼吸作用准备原料。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