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后过渡金属催化聚合:降冰片烯、丁二烯及功能化改性探索
一、引言
二、后过渡金属催化剂概述
2.1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定义与分类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是指催化活性中心为元素周期表过渡金属族右半部分金属元素的一类催化剂,常见的金属元素包括Fe、Co、Ni、Pd等。这类催化剂通常由后过渡金属与含有N、O、P等元素的配体配位形成金属有机配合物。自20世纪90年代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Brookhart等人报道利用适当配体使第Ⅷ族中Ni和Pd的配合物引发烯烃聚合以来,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在烯烃聚合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
根据金属元素的不同,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可分为Fe系、Co系、Ni系和Pd系等类型。Fe系催化剂如吡啶双亚胺铁配合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可催化极性单体共聚合,但存在失活严重和链转移严重的问题。Ni系和Pd系催化剂在催化乙烯聚合时,能得到高度支化的聚乙烯,且Pd催化剂产生支化的能力更强,甚至可得超支化聚乙烯,同时它们对湿汽不敏感,可在水中聚合,还能催化乙烯与极性单体共聚合,不过Pd催化剂的活性比Ni低得多。
2.2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作用机制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在烯烃聚合反应中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主要包括活性中心的形成、单体的配位与插入等过程。
在引发阶段,后过渡金属配合物与助催化剂(如甲基铝氧烷MAO等)作用,形成具有活性的阳离子金属中心。以α-二亚胺Ni、Pd配合物为例,在MAO存在下,MAO中的铝原子与配合物中的卤原子发生交换,使金属中心呈现阳离子态,从而形成活性中心。
在单体配位阶段,烯烃单体通过π电子与活性中心的金属原子配位。由于后过渡金属离子的半径较大、亲氧性弱,使得烯烃单体能够较为容易地接近金属中心并发生配位作用。这种配位作用使烯烃分子的电子云分布发生改变,从而活化了烯烃单体。
单体插入过程中,配位后的烯烃单体在金属-碳键间发生迁移插入,形成新的金属-碳键,同时增长了聚合物链。例如在乙烯聚合中,乙烯单体插入到金属-碳键之间,不断重复这一过程,实现聚合物链的增长。然而,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在催化过程中,烯烃的插入速度相对较慢,且易发生β-消去反应,导致链转移和低聚物的生成。增大配体的空间位阻,可以减少β-消去反应的发生,提高催化活性和聚合物的分子量。
2.3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研究经历了多个重要阶段。20世纪60-70年代,后过渡金属可催化乙烯二聚生成丁烯;70年代初,日本学者发现联吡啶Fe(III)可催化乙烯、MMA、AN等单体聚合;70年代末,发现SHOP催化剂用于制备长链α-烯烃,80年代末改变条件可制备聚乙烯;80-90年代,Pd的双膦配合物催化烯烃/CO共聚合;1995年报道α-双亚胺Pd催化乙烯、极性单体聚合;1998年,美国Brookhart和英国Gibson分别报道铁和钴催化剂可以高活性地催化乙烯聚合。
当前,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方向主要集中在新型配体的设计与合成。通过设计具有特殊结构和电子性质的配体,可以精确调控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以及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和性能。例如,引入具有特定功能的配体,能够实现对聚烯烃分子中官能团的精确引入,从而得到具有特殊性能的聚烯烃材料。在负载型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研究方面,探索更优的制备方法和条件,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稳定性以及产物的分离效果。利用计算机模拟和设计的方法来理解和预测催化剂的性能与反应机理,以及借助纳米技术制备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催化剂,也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趋势。
三、后过渡金属催化降冰片烯聚合
3.1催化体系与聚合条件
在降冰片烯聚合领域,后过渡金属催化体系展现出独特的性能,其中镍、钯等配合物是研究较多的催化体系。
镍系催化剂中,苊基α-二亚胺镍后过渡金属催化剂[ArN=C(Nap)-C(Nap)=NAr]NiBr?(Ar=2,6-(i-Pr)?-phenyl,Nap=5-R-1,8-naphthdiyl;其中,Cat.1:R=H;Cat.2:R=OCH?)对降冰片烯聚合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在以甲苯作溶剂、铝镍摩尔比为1500、反应时间为1h的条件下,未取代的催化剂(Cat.1)在50℃时催化活性为4.61×10?g/(mol?h),而甲氧基取代的苊基α-二亚胺镍(Cat.2)在60℃时催化活性达到8.11×10?g/(mol?h)。这表明,通过对配体结构的修饰,如引入甲氧基等取代基,可以改变催化剂的电子云密度和空间位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厚皮香科植物的花器官发生及其系统学意义.docx
- 混沌控制及其在通信加密中的应用:从理论突破到工程实践.docx
- 基于前沿技术的菠菜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与性别决定基因X_Y精细定位研究.docx
- 苝二酰亚胺树形分子:构筑、能量转移与荧光探针性能的多维探索.docx
- 函数型半参数部分线性回归模型的性质剖析与应用探索.docx
- 普罗布考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组织氧化应激指标SOD与MDA影响的实验剖析.docx
- 等离子喷涂Fe - Ni - Cr颗粒氧化行为及其对润湿性影响的探究.docx
- 非碱性条件下:金属磷酸盐及水滑石负载PT - Bi催化剂对甘油氧化性能的深度剖析.docx
- rAAV8-hFⅧ治疗血友病A:临床前研究的关键进展与挑战.docx
- 多相流动体系中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的前沿探索.docx
- 尺寸效应对混凝土箱型柱抗震性能影响的有限元深度剖析.docx
- 禾本科三个染色体位点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docx
-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多维度影响探究——以紫罗兰家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docx
- 多维视角下的电场活化聚合物(DE)力学性能模型构建与应用.docx
- 解析有机物对氧化钙碳化进程与性能的多元影响.docx
- 高长径比银纳米线的制备工艺与AgNWs_涤纶复合织物性能的深度探究.docx
- 云南元江干热河谷木质藤本与树木的选择偏好及生理特征分化探究.docx
- 理想模型下齿轮传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的深度剖析与应用探索.docx
- 济慈诗学视域下消极感受力的多维阐释.docx
- 藏南定结高压基性麻粒岩(退变榴辉岩):变质P-T轨迹解析及其深远构造意义.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