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游泳池水质安全个人防护要点
夏天的晚风裹着蝉鸣拂过泳池边的躺椅,孩子们在水中扑腾起的水花里藏着最纯粹的快乐。但作为从业近十年的游泳场馆水质管理员,我见过太多人游完泳后红着眼眶揉眼睛,或者第二天身上起小红疹——这些“小麻烦”大多和水质安全有关。今天咱们就从专业视角聊聊:如何用“主动防护”把游泳的快乐和健康都稳稳攥在手里。
一、为什么要把水质安全当回事?先看几组“身体的预警信号”
很多人觉得游泳池每天都消毒,水质肯定没问题。但现实是,一个标准泳池每天接待成百上千人,汗液、皮屑、化妆品残留甚至少量排泄物都会进入水中。这些污染物会消耗消毒剂的“战斗力”,如果场馆管理不到位,很容易出现消毒不彻底或药物过量的情况。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老顾客王阿姨,她每次游完泳后背都会起成片的小疙瘩。后来检测发现,当天泳池余氯浓度超标到1.5mg/L(正常范围0.3-1.0mg/L),而她刚好是敏感性皮肤。还有个初中生男孩,游完泳后眼睛红得像小兔子,追问才知道他在水里和同伴比赛“憋气潜水”,不小心喝了好几口池水——后来检测显示池水中尿素含量略高,这是人体排汗排尿的代谢产物,虽然不致命,但确实会刺激黏膜。
这些真实案例都在提醒我们:游泳池是公共环境,水质安全需要“场馆管理+个人防护”双保险。作为游泳者,我们无法控制场馆的消毒频率和药剂投放,但完全可以通过了解防护要点,把健康风险降到最低。
二、从“游前”到“游后”,防护要点分阶段拆解
(一)游前准备:信息确认+身体检查+装备挑选,一个都不能少
先看“水质公示栏”,这是最直接的安全指南
正规泳池的入口处都有“卫生信息公示栏”,上面会标注当天的游离性余氯、PH值、尿素等关键指标。咱们要重点看两个数据:
游离性余氯:这是用来杀菌的“主力”,正常范围0.3-1.0mg/L。如果低于0.3,可能消毒不彻底;高于1.0,会有明显的漂白水味,刺激眼睛和皮肤。
PH值:理想范围7.2-7.8(接近人体体液的弱碱性)。如果PH值低于7.0,池水偏酸,眼睛会更敏感;高于8.0偏碱,皮肤容易干燥发痒。
我有个小诀窍:凑近池边闻味道。正常的泳池会有淡淡的氯味,但不会呛鼻子。如果闻到刺鼻的“消毒水味”,或者池边地面有白色结晶(可能是过量投放的消毒粉残留),建议先和工作人员确认指标再下水。
做个“临时体检”,评估自身状态
不是生病才不能游泳,有些“小状况”也会增加风险:
皮肤有伤口(哪怕是小刮痕):泳池水中的细菌可能通过伤口入侵,引发感染。我见过最严重的案例是脚上有个小水泡被蹭破,结果感染了真菌,治了一个月才好。
鼻炎、中耳炎发作期:泳池水进入鼻腔或耳朵,可能加重炎症。尤其是中耳炎患者,水滞留耳道会让细菌滋生。
女性生理期:虽然现在有卫生棉条,但泳池是公共环境,身体抵抗力下降时更容易感染。
选对装备,等于给身体加道“防护盾”
泳镜:优先选硅胶密封圈(贴合度好,防漏水)、镜片防雾的。不要为了好看选装饰性太强的(比如金属边框可能刮伤皮肤)。试戴时要轻轻按压镜圈,贴合面部但不压迫眼眶。
泳帽:选硅胶或乳胶材质(防水性好,减少头发接触池水的面积)。长发建议先扎成低马尾再戴泳帽,避免头发漏出来(头发吸附氯后会干枯分叉)。
其他:敏感肌可以提前涂一层轻薄的身体乳(形成临时保护膜);戴隐形眼镜的朋友最好换成框架眼镜(池水会让隐形镜片脱水,刺激角膜)。
(二)游中防护:行为规范+即时反应,把风险“扼杀在当下”
记住“三不原则”,减少污染物接触
不吞咽池水:就算呛水了,也要赶紧吐出来别咽下去。我见过太多小朋友觉得“好玩”故意喝池水,结果第二天嗓子又疼又哑。
不在池边随意坐卧:池边地面可能残留汗水、护肤品,甚至有人光脚踩过,直接坐上去容易让皮肤接触细菌。
不揉眼睛/抠鼻子:游泳时手上沾了池水,揉眼睛会把氯和细菌带到结膜;抠鼻子可能损伤鼻黏膜,增加感染风险。
注意观察身体“即时信号”,及时调整
眼睛刺痛:如果泳镜漏水,池水进入眼睛会刺激结膜。这时候要上岸调整泳镜,用纯净水冲洗眼睛(别用自来水,可能有细菌)。如果刺痛持续,建议停止游泳。
皮肤发痒:可能是余氯过敏,或者池水中的尿素刺激了皮肤。可以先到淋浴室用温水冲澡(别用太热的水,会扩张毛孔让刺激物进入更深),如果冲洗后还痒,建议离开泳池。
呼吸不畅:如果闻到刺鼻的氯味后觉得胸闷,可能是余氯浓度过高。这时候要上岸到通风处,严重的话需要联系工作人员检测水质。
特殊场景处理:人多时段/深水区/儿童看护
周末、傍晚是泳池高峰,这时候池水中的污染物更多(汗液、防晒霜残留增加)。如果只能选这个时段,建议缩短游泳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并且减少潜水、水下追逐等动作(这些动作会增加与池水的接触面积)。
深水区的循环系统可能不如浅水区好(有些泳池深水区水流较慢),如果发现深水区水面有漂浮物(比如白色沫子),尽量少游这个区域。
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