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易感人群保护策略.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幼儿园易感人群保护策略

每天清晨推开幼儿园的铁门,看着孩子们像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跑进来,红扑扑的小脸上挂着期待的笑——这是所有幼教人最珍视的画面。但作为在一线工作十余年的保健医生,我比谁都清楚:这些平均年龄3-6岁的小宝贝,他们的免疫系统就像刚搭建的小帐篷,风吹草动都可能”漏雨”。幼儿园作为30-50人集中活动的场所,流感、手足口病、诺如病毒等传染病的传播风险是家庭环境的数倍。如何为这些”易感小天使”织密防护网?这不是某个人的事,而是需要环境、习惯、监测、共育四位一体的系统工程。

一、环境安全:构筑物理防护的”安全岛”

记得去年春天,隔壁班爆发了一轮手足口病,最开始只是个别孩子手上长了小疹子,三天后就蔓延到7个孩子。后来我们复盘发现,问题出在活动室的地垫缝隙里——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病毒,正藏在缝隙的灰尘里伺机而动。这让我深刻意识到:幼儿园的环境不是普通的”活动空间”,而是直接关系到孩子们健康的”防护阵地”。

(一)清洁消毒要做”细活”

每天清晨7点,保育老师的第一项工作不是擦桌子,而是用含氯消毒液(浓度500mg/L)浸泡抹布10分钟。别小看这个细节——普通的清水擦拭只能去掉表面灰尘,含氯消毒液才能有效灭活大部分病毒。教室里的”重点区域”要重点照顾:小椅子的扶手、玩具架的棱角、卫生间的水龙头开关,这些孩子们高频接触的地方,每天要擦3遍;活动室的地垫每周要拆下来,用高压水枪冲洗后暴晒6小时;午睡室的床单被罩更得仔细,除了每周清洗,遇到有孩子流口水或呕吐的情况,必须立即更换并高温蒸煮消毒。去年冬天我们试过用紫外线灯消毒,但发现有些孩子会好奇盯着看,后来就改成了更安全的空气消毒机,每天午睡时开启1小时,机器显示的杀菌率能达到99.9%。

(二)通风采光是”天然屏障”

很多家长觉得”关窗保暖”是对孩子好,其实密闭的环境才是病菌的温床。我们园规定:无论冬夏,活动室、卫生间、衣帽间必须保持”两开一留”——早晨开窗30分钟彻底换气,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各开窗15分钟,午睡时留10cm宽的窗户缝隙。有次体检发现,经常坐在窗边的孩子呼吸道感染率比中间区域低20%,这让我们更坚信”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现在每个班级都有”阳光值日生”,孩子们轮流把毛绒玩具、图书搬到走廊的阳光区,边晒边说:“小兔子要晒太阳杀细菌啦!”这种参与感比单纯消毒更有意义。

(三)设施适老化是”隐形保护”

上周小班的朵朵把手指卡在滑梯缝隙里哭,虽然没受伤,但给我们提了个醒:所有设施都要符合幼儿的身体特征。现在我们园的边角全部换成了圆角防撞条,滑梯的缝隙宽度严格控制在5cm以内(刚好卡不进孩子的小拳头),卫生间的洗手台高度调整到离地面40cm(中班孩子踮脚能碰到水龙头),甚至连玩具柜的隔板都做了防滑处理——防止孩子们抽书时被砸到。最让家长安心的是新安装的”恒温饮水系统”,水温恒定在45℃,既不会烫到孩子,又能避免喝凉水闹肚子。这些看似琐碎的调整,其实都是在给孩子们的日常活动”兜底”。

二、习惯养成:培养自我防护的”小卫士”

去年流感季,我们做过一个对比实验:中一班坚持每天开展10分钟”健康小课堂”,教孩子正确洗手和咳嗽礼仪;中二班按常规流程进行。结果中一班的感冒发生率比中二班低35%。这让我明白:再好的环境防护,都不如让孩子们自己掌握”防护技能”来得持久。

(一)洗手是”头号功课”

很多孩子洗手就像”玩水”,沾湿手搓两下就跑。我们把洗手步骤编成了儿歌:“湿搓冲捧擦,一步不能差”,还制作了放大版的七步洗手法图贴在卫生间墙上。最有效的是”镜子监督法”——每个洗手池上方都装了小镜子,孩子们洗手时能看到自己的动作是否标准。现在小班的小宝会举着湿淋淋的手喊:“老师,我刚才忘记搓指缝啦!”这种自我监督比老师提醒更有效果。我们还会定期做”细菌实验”:让孩子们用没洗的手摸培养皿,洗过的手摸另一个,三天后对比菌落数量。看着培养皿里”爆炸”的细菌群,孩子们都说:“原来我的小手藏了这么多’坏细菌’!”

(二)饮食卫生要”从头管起”

每次开家长会,我都会展示一组数据:幼儿园90%的肠道感染,都和餐具清洁不彻底有关。现在我们园的餐具实行”专用专管”:每个孩子的水杯都有带名字的挂钩,餐勺装在带透气孔的收纳盒里,碗盘清洗后必须经过高温蒸汽消毒(温度≥100℃,时间≥15分钟)。最让家长惊喜的是”分餐小管家”制度:每个孩子轮流当”小小值日生”,用公筷帮同伴盛饭,这个过程既培养了责任意识,又避免了交叉污染。有次大班的乐乐说:“妈妈,我今天给琪琪盛饭啦,我用的是蓝色公勺,和我们自己的勺子不一样!”这种把规则变成生活场景的教育,比单纯说教有用得多。

(三)物品管理要”各归其位”

孩子们的小书包里常藏着”卫生隐患”:前天下雨,小美带了备用袜子,结果和脏手帕塞在一起;昨天浩浩的保温杯没盖紧,牛奶洒在绘本上。现在我们每个班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