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引言
《晋书》作为二十四史之一,由唐代房玄龄等奉敕编撰,是研究两晋历史的基本史料。其中,卷五十九《列传第二十九》收录了汝南王司马亮的传记。司马亮,字子翼,乃西晋开国皇帝武帝司马炎之叔父,在西晋初年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其生平事迹与西晋初年的宗室政策、权力斗争乃至“八王之乱”的发端均有着密切的联系。研读《司马亮传》,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个人命运,更能管窥西晋王朝建立初期复杂的政治格局与潜在的统治危机。
本文旨在提供《晋书·司马亮传》的选段详注与白话译文,并辅以相关命题示例,以期为历史学习者、研究者提供一份有益的参考资料,深化对西晋历史的理解。
二、《晋书·司马亮传》选段详注与译文
(一)传主早年及魏末晋初事迹
【原文】
汝南文成王亮,字子翼,宣帝第四子也。少清警有才用,仕魏为散骑侍郎、万岁亭侯,拜东中郎将,进封广阳乡侯。讨诸葛诞于寿春,失利,免官。顷之,拜左将军,加散骑常侍、假节,出监豫州诸军事。五等建,改封祁阳伯,转镇西将军。武帝践阼,封扶风郡王,邑万户,置骑司马,增参军掾属,持节、都督关中雍凉诸军事。会秦州刺史胡烈为羌虏所害,亮遣将军刘旂、骑督敬琰赴救,不进,坐是贬为平西将军。旂当斩,亮与军司曹冏上言,节度之咎由亮而出,乞丐旂死。诏曰:“高平困急,计城中及旂足以相拔,就不能径至,尚应深进。今奔突有投,而坐视覆败,故加旂大戮。今若罪不在旂,当有所在。”有司又奏免亮官,削爵土。诏惟免官。
【详注】
1.宣帝:指司马懿,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亮之父。其子司马昭、司马炎相继掌权,最终由司马炎代魏称帝。
2.散骑侍郎、万岁亭侯:散骑侍郎,官名,三国魏置,为皇帝近侍官,掌规谏、顾问。万岁亭侯,爵位名,东汉及魏晋实行封爵制度,亭侯为列侯中较低者,以县、乡、亭为封邑。
3.东中郎将:官名,东汉始置,为统兵将领,位次将军,主领兵征伐或镇守。魏晋沿置。
4.广阳乡侯:爵位名,乡侯高于亭侯。
5.诸葛诞: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后因反对司马昭专权而在寿春起兵反叛,被司马昭平定。
6.寿春:地名,今安徽寿县,当时为淮南军事重镇。
7.左将军:官名,汉代置,为重号将军之一,位次上卿,主征伐。魏晋沿置。
8.假节:假以符节,古代大臣出征或出镇时,皇帝授予符节,以示授权,可以杀犯军令者。
9.监豫州诸军事:官名,即监督豫州地区的军事事务。魏晋时期,“监某州诸军事”、“都督某州诸军事”为地方军政长官,权力甚重。
10.五等建:指西晋武帝时期恢复古代五等爵制(公、侯、伯、子、男)的举措。事在武帝咸宁三年(公元二七七年)。
11.祁阳伯:爵位名,伯为五等爵中的第三等。祁阳,地名。
12.镇西将军:官名,魏晋时期设置的“四镇”将军(镇东、镇南、镇西、镇北)之一,位次四征将军,掌一方军事。
13.武帝践阼:指司马炎(晋武帝)登基称帝,建立西晋王朝,时在公元二六六年。
14.扶风郡王:爵位名,郡王为西晋宗室最高封爵之一。扶风,郡名,治所在今陕西兴平东南。
15.邑万户:指封邑有一万户人家,即食邑万户。
16.骑司马、参军掾属:均为王府或将军府的属官。骑司马,掌骑兵;参军,参谋军事;掾属,泛指各类属吏。
17.都督关中雍凉诸军事:官名,即总领关中地区雍州、凉州的军事事务。都督诸军事,权力较“监诸军事”更大。雍凉,指雍州(治长安)和凉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为西晋西北重要边镇。
18.秦州刺史胡烈:秦州,西晋泰始五年(公元二六九年)分雍、凉二州置,治所在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刺史,州的最高行政长官,有时也兼领军事。胡烈,西晋将领,在与羌族的战争中阵亡。
19.羌虏:对羌族的贬称。羌族是古代中国西北的少数民族之一,西晋时期常与朝廷发生冲突。
20.节度之咎由亮而出:指挥调度的过失责任在于我司马亮。节度,部署、指挥。咎,过失。
21.乞丐旂死:请求赦免刘旂的死罪。丐,乞求,请求。
22.高平困急:指秦州刺史胡烈在高平(地名,在今宁夏固原)被羌人围困,情况危急。
23.计城中及旂足以相拔:估计城中守军与刘旂的援军合力足以解围。拔,解救。
24.奔突有投:指胡烈军队尚有突围的可能或出路。
25.坐视覆败:指刘旂坐视胡烈军队覆灭败亡。
26.大戮:严厉的惩罚,此处指死刑。
27.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此处指负责弹劾官员的部门或官员。
28.削爵土:削夺爵位和封邑土地。
【译文】
汝南文成王司马亮,字子翼,是晋宣帝司马懿的第四子。年轻时清正机警,有才能器局,在魏国做官,任散骑侍郎,封万岁亭侯,后授东中郎将,进封广阳乡侯。他曾在寿春讨伐诸葛诞,作战失利,被免去官职。不久,又被任命为左将军,加授散骑常侍、假节,出京监督豫州诸军事。西晋建立五等爵制后,改封他为祁阳伯,转任镇西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