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docxVIP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在此,顾炎武[2分]

A: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主张以德治淳化社会风气

C:提倡“经世致用”

D:主张加强君主权力

答案:B:主张以德治淳化社会风气

2.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吾中国言民族主义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其大民族主义观念在当时的主要价值是[2分]

A:协调民族矛盾,缓和社会局势

B:突破传统“天下观”,否定专制

C:凝聚社会力量,挽救民族危机

D:追赶世界潮流,推动改良变革

答案:C:凝聚社会力量,挽救民族危机

3.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这说明当时中共[2分]

A: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走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失败了

C:还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D:内部仍存在革命道路选择的分歧

答案:D:内部仍存在革命道路选择的分歧

4.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2分]

A:伯里克利、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

B: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C: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D: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答案:C: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5.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这种思想[2分]

A:促成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B: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C: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

D: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

答案:B: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6.《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2分]

A: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答案:A: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7.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铁刀和铁耙在乡村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突出表明[2分]

A: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

B:水利事业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

C:土地私有制度开始出现

D: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答案:D: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8.苏轼曾论述:“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借贷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2分]

A:官府减轻农民负担

B:地主致力于民间赈济

C:租佃经营方式开始出现

D:租佃关系日益发展

答案:D:租佃关系日益发展

9.《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议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晚唐诗人王建的诗:“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些记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分]

A:《唐六典》中已有关于夜市的记载

B:文学作品对夜市的描写都不可靠

C:记载失实,夜市在唐代不可能出现

D:可说明唐代的市已有突破性发展

答案:D:可说明唐代的市已有突破性发展

10.明嘉靖年间,徽州巨商阮弼经商于芜湖,设“染局”,雇工达千人,使本已有十几家染纺且初具规模的浆染业迈上新台阶。促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

①芜湖有良好的手工业基础②该地民族资本相对发达③该地出现新的生产关系④该地国内外市场广阔[2分]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①③

11.《明实录

文档评论(0)

151****72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