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事业单位言语理解与表达强化卷:古文阅读理解.docxVIP

2025年事业单位言语理解与表达强化卷:古文阅读理解.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事业单位言语理解与表达强化卷:古文阅读理解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第一部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至4题。

楚辞之文,体兼雅颂,昔屈宋并称,其实辞异势。屈虽放流,辞义深闳,识曲者谓为其诚。宋则辞尚体物,事核赜丽,识曲者谓为其巧。故世称屈宋,亦以质文相辨焉。

其文辞之体,有似《风》《雅》之比兴,然其所陈皆奇谲诡丽之辞,非《风》《雅》之比兴也。其文辞之势,有似《离骚》之绵邈,然其所言皆绵邈之思,非《离骚》之绵邈也。故曰:屈宋之文,虽同是楚辞,其辞异势,各有其美。

夫《离骚》者,宜属于屈子。其文辞之体,盖出于《风》《雅》之比兴,然其旨意之深,则非《风》《雅》之比兴所能及也。其文辞之势,盖出于《离骚》之绵邈,然其旨意之远,则非《离骚》之绵邈所能及也。故曰:《离骚》者,屈子之文也,亦楚辞之极也。

第1题:根据文意,作者认为屈宋并称,但“其实辞异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2题:作者认为楚辞之文“有似《风》《雅》之比兴”,但并非《风》《雅》之比兴,其主要区别何在?

第3题:作者认为楚辞之文“有似《离骚》之绵邈”,但并非《离骚》之绵邈,其主要区别何在?

第4题:根据文意,作者如何评价《离骚》在楚辞中的地位?

第二部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至8题。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鸿毛,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鸿毛,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地崩山摧壮士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青泥何盘盘,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扪参历井仰胁息,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问君西游何时还?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但见悲鸟号古木,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第5题: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蜀道的艰险?

第6题:文中“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7题:文中“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和“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两句,在表现蜀道之难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第8题:从全诗来看,诗人表达了对蜀道之难的感受,也流露出对现实环境的忧虑,这种复杂的情感是如何融合在诗中的?

第三部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至12题。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将图南。蜩与学鸟,未数日而飞则不随者,执臂也;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第9题:文中“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哲学观点?

第10题:作者以“水之积”和“风之积”作比,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第11题:文中“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境界?

第12题: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实现“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关键是什么?

第四部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至16题。

予谓,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者,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才,可谓盛矣。然而,管仲之所以能成功,非独其才,亦因其志也。管仲尝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大败,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我无知也。吾尝三战而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畏敌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鲍叔之知管仲,可谓至矣。管仲之成功,亦因其有鲍叔之知也。

今之人,多求超世之才,而少坚忍不拔之志。才不才,非所敢知,然志不坚,则事不成。故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无德之人,虽才高八斗,亦不可用;有德之人,虽才疏学浅,亦可用也。

第13题:作者认为“古之立大事者”必须具备哪两个方面的条件?

第14题:文中列举管仲的例子,主要目的是什么?

第15题:作者认为鲍叔对管仲的了解达到了什么程度?

第16题:作者在结尾处强调了“德”与“才”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用人观?

---

试卷答案

第一部分

第1题:屈之文辞义深闳诚,宋之文辞尚体物巧。

解析思路:题干问“其实辞异势”的原因。根据原文“屈虽放流,辞义深闳,识曲者谓为其诚。宋则辞尚体物,事核赜丽,识曲者谓为其巧”,可知屈文的特征是“辞义深闳”且“诚”,宋文的特征是“辞尚体物”且“巧”,这种文辞内涵和风格的差异即构成“辞异势”的原因。

第2题:楚辞之文取法《风》《雅》比兴形式,但其旨意深远非《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engda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高新区腾达信息技术咨询中心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101MA7BH8N27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