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暑抢救处理技能培训指导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1
02
03
04
中暑概述与识别
现场急救原则
关键抢救技术
医疗处置配合
05
06
特殊场景处理
预防与培训考核
01
中暑概述与识别
因高温环境下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电解质(如钠、钾)流失引发肌肉痉挛,常见于运动员或体力劳动者。
因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且补水不足,导致体液和盐分大量丢失,表现为头晕、恶心、血压下降,多发生于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
最严重的中暑类型,因体温调节中枢失效导致核心体温超过40℃,伴随意识障碍,可能由高温高湿环境或高强度劳动诱发,致死率高。
因环境温度骤升(如密闭车厢)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常见于婴幼儿、体弱者或服药影响体温调节的人群。
中暑类型与原因
热痉挛
热衰竭
热射病
非劳力性热射病
轻度中暑
中度中暑
大量出汗、面色潮红、心率加快、头痛乏力,体温可能升至38℃左右,需及时转移到阴凉处补水。
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苍白、血压下降、定向力障碍,体温可达39℃,需紧急降温并就医。
典型症状与体征
重度中暑
无汗、皮肤灼热干燥、抽搐昏迷、多器官衰竭,体温超过40℃,需立即冰敷、静脉补液并呼叫急救。
神经系统表现
谵妄、癫痫发作或瞳孔异常,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受损,需优先处理以防脑损伤。
高危人群与环境识别
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差,老年人汗腺功能退化,孕妇代谢率高,均易受高温影响。
生理脆弱群体
建筑工人、消防员、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或炼钢、厨房等高温作业环境人员需加强防护。
职业暴露风险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患者因代谢异常或药物副作用,更易出现中暑并发症。
慢性病患者
01
03
02
湿度>60%、无风天气、城市热岛效应(如沥青路面反射热辐射)及密闭无空调空间(如车厢)显著增加中暑风险。
环境危险因素
04
02
现场急救原则
转移至阴凉通风处
松解或脱去患者紧身、不透气的衣物,如外套、领带等,以促进散热和血液循环。
解除束缚衣物
评估意识状态
观察患者是否清醒,若出现昏迷或抽搐,需立即采取保护性体位,防止二次伤害。
迅速将患者移至树荫、室内或空调环境,避免阳光直射,降低环境温度对患者的持续影响。
立即脱离热源环境
快速启动降温措施
物理降温法
用湿毛巾擦拭患者全身,重点敷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配合扇风加速蒸发散热。
冰敷与冷水浸泡
对意识清醒者少量多次喂服淡盐水或运动饮料,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忌饮含酒精或咖啡因饮品。
若条件允许,可使用冰袋包裹毛巾冷敷头部,或将四肢浸入冷水中,但需避免体温骤降引发寒战。
补充电解质液体
紧急呼救与信息传递
启动应急响应系统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清晰描述患者症状(如高热、昏迷、呕吐等)及当前所处位置。
记录关键体征
在等待救援期间,持续监测患者体温、脉搏、呼吸频率,并记录异常变化供医护人员参考。
协同现场支援
指派专人引导急救车辆,确保救援通道畅通,同时疏散围观人群以保证患者通风需求。
03
关键抢救技术
冷水浸泡技术
使用冰袋包裹毛巾后置于患者头部、颈部及四肢关节处,每10分钟轮换位置以防止局部冻伤,并配合风扇加速散热。
冰袋冷敷策略
喷洒降温法
用喷雾装置将冷水均匀喷洒于患者体表,结合风扇或手动扇风促进蒸发散热,注意避开面部以防误吸。
将患者躯干及四肢浸泡于15-20℃冷水中,重点降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温度,同时持续监测体温避免过度降温导致寒战反应。
物理降温操作规范(冷水浸泡/喷洒)
通风与蒸发散热技巧
环境通风优化
迅速转移患者至阴凉通风处,开启门窗或使用工业风扇形成空气对流,避免人群围挡阻碍散热。
衣物调整原则
解开或脱去患者紧身、厚重衣物,优先保留透气轻薄内衣以维持基本隐私,同时最大化皮肤暴露面积。
蒸发散热增强
用湿毛巾擦拭患者皮肤后配合扇风,重复操作直至体温降至安全范围,重点处理背部、胸部等汗腺密集区域。
液体补充方法与禁忌
口服补液标准
清醒患者可少量多次饮用含电解质饮料(如0.1%-0.2%盐水或运动饮料),每次50-100ml,间隔5-10分钟避免呕吐。
静脉补液指征
禁忌事项警示
对意识模糊或呕吐严重者需建立静脉通道,输入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初始速度控制在500-1000ml/h并根据尿量调整。
禁止一次性大量饮用纯水以防低钠血症,避免含酒精、咖啡因及高糖饮料加重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1
2
3
04
医疗处置配合
持续监测核心体温
使用直肠或食道温度探头实时监测患者核心体温,确保降温措施有效且避免体温过低风险,同时记录体温变化趋势以评估干预效果。
循环系统评估
每小时测量血压、心率和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重点关注有无低血压、心律失常或休克征象,必要时建立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神经系统状态观察
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每15分钟评估一次意识水平,监测瞳孔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