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小儿肺炎的氧疗护理
一、背景:生命的“呼吸保卫战”为何需要氧疗?
当新手妈妈看着怀里的宝宝因为咳嗽、喘息而小脸憋得通红,当奶奶摸着小孙子发烫的额头却发现他呼吸越来越急促,这些场景在儿科病房里并不少见——小儿肺炎,这个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5岁以下儿童首位死因的疾病,正以每年数千万例的发病率,牵动着无数家庭的心。
小儿的呼吸系统就像一株刚抽芽的嫩苗:鼻腔狭窄如细管,咽喉部淋巴组织旺盛易堵塞,气管支气管的软骨支撑力弱,肺泡数量仅为成人的1/3且弹性差。这样的生理特点,让肺炎时炎性渗出物、痰液更容易阻塞气道,肺泡换气面积减少,氧气无法顺利进入血液。而小儿的代谢又比成人旺盛,对氧的需求量更高(婴儿每分钟每公斤需氧量约6-8ml,成人为3-4ml),一旦缺氧,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会迅速受到损伤。这时候,氧疗就像给“缺氧的小树苗”接上了“氧气滴管”,成为改善通气、纠正低氧血症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二、现状:氧疗护理的“理想”与“现实”差距
走进儿科呼吸病房,你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有的患儿戴着透明的头罩,氧气从罩底缓缓注入;有的小鼻子上挂着细管,像小蝴蝶的触须;还有的孩子因为烦躁抗拒面罩,家长和护士合力按住孩子的小手……这些都是氧疗的不同形式,但在实际操作中,护理环节往往藏着“看不见的隐患”。
临床调研发现,约30%的氧疗患儿曾出现过“无效吸氧”:鼻导管被分泌物堵塞却未及时清理,面罩与面部贴合不紧密导致氧气泄漏,氧流量设置过高或过低(比如给新生儿用了幼儿的氧流量)。更让人揪心的是,部分家长因担心“氧气依赖”而擅自调低流量,或看到孩子好转就自行停氧,结果导致病情反复。还有护理人员因工作繁忙,未能及时观察患儿口唇颜色、呼吸频率的变化,直到血氧饱和度(SpO2)降到85%以下才发现问题——这些细节上的疏漏,都可能让原本有效的氧疗效果大打折扣。
三、分析:氧疗护理的“关键变量”有哪些?
要做好氧疗护理,必须像拆解精密仪器一样,分析每一个影响因素:
(一)患儿自身:年龄与病情的“双重挑战”
新生儿的鼻腔比黄豆还小,用普通鼻导管可能直接堵死气道;1岁以内的婴儿不会主动排痰,痰液积聚易加重缺氧;而3岁以上的孩子可能因为恐惧抗拒面罩,挣扎时耗氧量反而增加。病情方面,轻症肺炎可能仅需低流量吸氧(1-2L/min),但重症合并呼吸衰竭时,可能需要高流量氧疗甚至机械通气。曾有个2岁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入院时SpO290%,护士按常规给氧3L/min,却忽略了孩子因剧烈咳嗽导致痰液阻塞,结果1小时后SpO2骤降至82%——这就是未结合病情动态调整的典型教训。
(二)设备选择:“合适”比“高级”更重要
市面上的氧疗设备琳琅满目:鼻导管最常用但易堵塞,面罩覆盖口鼻但可能引起幽闭恐惧,头罩适合不配合的婴幼儿但耗氧量大,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能提供温湿氧气但价格昂贵。选择时需“量体裁衣”:新生儿首选头罩(避免鼻导管压迫鼻腔),烦躁的幼儿用面罩需选柔软硅胶材质,痰多的患儿则要搭配雾化器预防痰液干结。曾有位家长坚持要求用“最贵的高流量设备”,但孩子只是普通轻症肺炎,结果过度吸氧反而导致呼吸抑制——这提醒我们:设备的选择必须以患儿需求为核心。
(三)护理人员:“细节观察”决定成败
氧疗护理不是“插上管子就万事大吉”,而是需要持续的“动态监测”。比如观察口唇、甲床是否发绀(发绀是缺氧的典型表现,但严重贫血患儿可能不明显),数呼吸频率(新生儿正常40-45次/分,超过60次提示呼吸困难),听肺部啰音变化(湿啰音减少可能是好转,也可能是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更关键的是SpO2监测:正常应维持在92%-95%(早产儿可放宽至90%),低于90%需立即处理,但也要注意指套位置(手指冰凉会影响监测结果,需温暖后再测)。有位经验丰富的老护士曾说:“看氧疗效果,不能只盯监护仪,还要看孩子的眼神——缺氧的宝宝眼神是发直的,好转时会变得机灵。”
四、措施:氧疗护理的“全流程攻略”
(一)氧疗前:精准评估是基础
接诊时,护士要像“人体扫描仪”一样快速评估:看(面色是否发灰、呼吸是否费力)、听(有无呻吟、喘鸣)、触(胸廓起伏是否对称)、测(体温、心率、SpO2)。同时询问家长:“孩子这两天吃奶量有减少吗?”“晚上睡觉有没有突然憋醒?”这些信息能帮助判断缺氧程度。比如一个6个月大的宝宝,平时一顿喝150ml奶,现在只喝50ml,还边吃边喘,说明缺氧已影响到进食,需尽早氧疗。
(二)氧疗中:“四勤”原则保安全
勤检查:每30分钟检查一次氧疗装置。鼻导管要确认深度(婴幼儿插入长度为鼻尖到耳垂的1/3),避免过深刺激咽部引起呕吐;面罩需调整松紧带,以能插入1-2根手指为宜,太松漏氧,太紧压红皮肤;头罩要保持距离患儿面部2-3cm,避免直接贴住导致二氧化碳潴留。
勤清理:痰液是氧疗的“头号敌人”。每2小时为患儿翻身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