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5月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docVIP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5月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5月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敕造(chì)翠幄(wò)笑靥(yàn)扪参历井(shēn)

B.懵懂(měng)贾人(jiǎ)钿头(diàn)渚清沙白(zhǔ)

C.饿莩(piǎo)逡巡(qūn)跬步(kuǐ)锲而不舍(qiè)

D.庠序(xiáng)聒噪(guō)氓隶(máng)度长絜大(duó)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膏梁歆享鞭笞湮没无闻

B.晕眩战栗聒躁刨根究底

C.甬路瓦楞厮打沸反盈天

D.广袤嘻闹攮进皮开肉绽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B.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C.清晨,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在场的群众自发唱起庄严的国歌,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心潮澎湃。

D.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王熙凤善于对上阿谀逢迎,因此博得了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政权,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

B.品味小说语言,要注意把握叙述语言的不同特点和人物语言,体会不同作者的不同创作风格。

C.鲁迅以文学为启蒙工具,其作品一直贯穿着“改造国民性”。

D.海明威以朴素的词汇、简约的语句和生动的日常用语纯洁了美国语言,并使之充满生气与活力。

答案:D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

B.《祝福》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彷徨》,文章通过描写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

C.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人,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D.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意境奇妙,被后人誉为“诗仙”。

答案:D

6.下列对《劝学》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连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五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学习的重要性,从而论证了“学不可以已”的论点。

B.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获得的。人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C.文章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这种亲身感受来强调空想不如学习。

D.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荀文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

答案:A

7.下列对《过秦论》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语言独具特色,如辞赋一般,词藻华丽,千变万化,多用对偶句与排比句,又多用长句,句子短长相间,读来朗朗上口。

B.文章先叙述史实,说明秦由兴到衰的过程,再列举大量的事实进行论证,最后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收到了水到渠成之效,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C.文章最后一段从领袖的地位、指挥作战能力、军队的素质和装备四方面将九国之师和陈涉之众进行对比,指出后者远不如秦的力量强大,结局却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D.全文在叙述的基础上,总结了秦朝灭亡的原因,申述了作者关于治国应施行仁义的主张。作者的目的是借古讽今,劝后世帝王以秦朝为鉴,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以免重蹈秦朝的覆辙。

答案:D

8.下列对《师说》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提出中心论题,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和择师的标准。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非今。

B.第2段,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这一段用对比的方法分三层论述。第一层,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

C.第3段,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这一段开头先提出“圣人无常师”的论断,与第1段“古之学者必有师”呼应,并且往前推进一步,由“学者”推进到“圣人”,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