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12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x

八上12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上12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词,准确疏通文意,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品析语言,欣赏优美月色,感悟夜游之乐。

3、结合写作背景,探究“闲人”的复杂心境,学习作者旷达乐观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

1.品析语言,欣赏优美月色,感悟夜游之乐。

2.探究“闲人”的复杂心境,学习作者旷达乐观的心态。?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余光中先生曾笑谈,如果要去旅行,他不会选李白,因为“他这个人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也不会选杜甫,虽心怀敬意,却嫌他“太苦哈哈了,恐怕太严肃”。而苏东坡就很好,“他可以做一个很好的朋友,他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林语堂先生笔下,苏轼更是鲜活可爱,说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有趣的是,如今也有人做过调查——如果穿越回古代,你想选谁做旅游搭子?结果正是那个三起三落、多才多艺又接地气的苏东坡,成为了大家心中的“国民旅伴”。

????那么,东坡先生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一起走进承天寺的夜色中,去寻找答案。

一、诵读文章之韵味

(一)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读懂文意,读出韵味

1、通读课文,理清层次:

第一层:苏轼与好友一起赏月(记叙)

第二层:写月下庭中景物。(描写)

第三层:抒发人生感慨。(议论抒情)

一句话概括: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苏轼晚上在承天寺和好友张怀民赏月

2、合作探究,结合注释,译读课文,积累重要文言词。

念:考虑、想到??相与:共同,一起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盖:大概是?????

但:只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3、精读关键字词,说说作者夜游时的心情起伏变化

①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高兴

②念无与为乐者???→无人共赏月色的微憾

③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不假思索的激动

④怀民亦未寝?→心有灵犀的默契与喜悦

⑤相与步于中庭?→从容、悠闲、惬意

指导学生朗读,读准节奏,重读关键词,领起词拖读,读出舒缓的语气,读出韵味。

二、品读夜游之乐趣

1.苏轼看到这么美的月色,寻张怀民与之为乐,你能从中找到苏轼“乐”在何处吗?

?——品读感悟,进行旁批。

——讨论交流,互相启发。

明确:

①欣然起行

苏轼因月色入户而感到喜悦、高兴,看到美景,想迫切与朋友分享。他看到月色便“欣然起行”,“起”字和“行”字,说明他善于发现美、感受美,心灵敏锐,率性而为,非常可爱。

②月色入户

“入”是动词,有“射入”“照进”“进入”之意,月光缓缓移动刚好照见门缝,好像要给苏轼一个惊喜,拟人的手法,充满动感,仿佛月光登门拜访,如老友般善解人意,意境活泼。不邀而至的月色带来了不期而至的快乐。

③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写出了苏轼瞬时的沉吟、思量与搜寻,正是这一转念间,张怀民“跃上”他的心头,涌动着一份难以言表的快乐:月色常有,但又有谁能和你共赏呢?苏轼找到了可与之分享风月之人——好友张怀民,怎能不快乐?

④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亦”字中蕴含着意想不到的快乐,写出了知己间心有灵犀的妙趣!而“相与步于中庭”是两个好友在月下并肩漫步的静谧画面。

2.结合资料,说说苏轼和张怀民为何成为最佳夜游“搭子”。

出示资料:“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黄州快哉亭记》

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一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明确:

张怀民和苏轼一样被贬谪,仕途不顺,二人处境相似,志趣相投,明月相邀,知己相伴,自是人生一大乐事!两个同频共振之人,相互治愈慰藉,所以是最佳夜游“搭子”。

3.指导朗读,重读“亦”,体会“怀民亦未寝”的惊喜和二人的默契。

活动:想象张怀民和苏轼夜游时,会对彼此说什么呢?请补充二人对话,包括神态、语气、动作等,演绎夜游情景。

课堂再现:

苏(踱步):怀民兄,你看这月,多美,像水一般皎洁空灵。

张(相视一笑):是啊,我们还能在一起欣赏到这么美的月色,快哉,快哉。

苏(抬头望月):就像这月亮一样,有阴晴圆缺,我们的人生也会经历许多起起伏伏,但总会有圆满的那一天,一定要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