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疱疹性咽峡炎预防策略.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夏季疱疹性咽峡炎预防策略

一、开篇:夏季与疱疹性咽峡炎的“强关联”

每到蝉鸣渐起、暑气蒸腾的季节,儿科诊室里总多了些抱着孩子的家长。他们常带着类似的焦虑:“孩子突然发烧,喉咙里长了小水疱,饭都不肯吃,是不是上火了?”这时候我总要仔细检查孩子的咽峡部——那些散在的灰白色疱疹周围带着红晕,像极了“火山口”,这便是疱疹性咽峡炎的典型表现。

作为在儿科门诊工作十余年的医护人员,我太清楚这个病在夏季的“嚣张”:高温高湿的环境让病毒更容易存活,孩子户外活动增多、手口接触频繁,托幼机构里密集的人群更是成了病毒传播的“温床”。数据显示,夏季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病率较其他季节高出3-5倍,而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1-3岁)因免疫力尚未完善,成为最易“中招”的群体。

要打赢这场“防炎战”,我们首先得明白:预防不是简单的“消毒”或“吃药”,而是一场需要从认知、习惯到环境管理的“系统工程”。接下来,我将从疾病认知、核心预防策略、特殊场景应对三个维度,和家长们掏心窝子聊一聊。

二、知己知彼:先搞懂“敌人”是谁

(一)疱疹性咽峡炎的“身份档案”

它的“元凶”是柯萨奇病毒A组(以A2-A6型最常见),属于肠道病毒家族。这种病毒有两个“狡猾”特点:一是潜伏期短(通常2-4天),从接触病毒到出现症状可能比家长反应更快;二是“伪装性强”,初期症状常被误认为普通感冒或“上火”。

典型症状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烧热感”:突发高热(体温38-40℃),部分孩子会伴随头痛、乏力,像被“点了一把火”;

第二步是“咽痛关”:发热1-2天后,孩子开始喊喉咙痛,小婴儿则表现为拒奶、流涎、哭闹;

第三步是“疱疹现”:检查咽峡部(扁桃体、软腭附近)能看到灰白色小疱疹,1-2天后破溃形成溃疡,这时候孩子连喝水都可能皱眉。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多数患儿1周左右能自愈,但少数可能合并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尤其3岁以下、高热不退的孩子),因此“轻敌”不得。

(二)病毒的“传播路径图”

要阻断传播,得先知道病毒是怎么“跑”的。总结起来,主要有三条路:

粪口传播:病毒会通过感染者的粪便排出(即便没有腹泻),如果家长换尿布后没洗手,或孩子玩了被污染的玩具又吃手,病毒就趁机“溜”进嘴里;

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时,病毒会随着飞沫在空气中“漂移”,距离感染者1米内的人都可能被“击中”;

接触传播:疱疹破溃后的分泌物、被污染的餐具/水杯/毛巾,都是病毒的“搬运工”。

举个真实例子:去年6月,一个托班爆发了5例疱疹性咽峡炎。追溯发现,最初是一个孩子早上来园时已处于潜伏期(家长没察觉),他用的水杯没及时消毒,下午另一个孩子误用了杯子,当晚就发起了烧。这说明“病从口入”的细节,往往藏在我们忽略的小习惯里。

三、防患未然:从“日常小事”到“系统防护”

(一)个人卫生:守住“入口关”的第一道防线

手是病毒的“搬运工”,也是预防的关键。我常和家长说:“孩子的手不是‘免洗的’,关键时刻得用对方法。”正确洗手要做到“湿、搓、冲、捧、擦”五字诀:

湿:用流动水打湿双手;

搓:用肥皂或洗手液搓洗至少20秒(可以唱两遍《生日快乐》歌的时间),重点搓指缝、指甲缝、手腕;

冲:彻底冲净泡沫;

捧:用清水捧洗水龙头(避免二次污染);

擦: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干,或用烘干机。

除了洗手,口腔卫生也不能马虎。孩子饭后可以用温盐水漱口(1岁以上适用),小婴儿家长可用无菌纱布蘸温水轻轻擦拭牙龈和口腔。需要提醒的是,不要用嘴吹凉孩子的食物,更不要嚼碎了喂——成人可能携带病毒但不发病,却会直接传染给孩子。

(二)环境管理:给病毒“断粮断电”

病毒喜欢潮湿、温暖、密闭的环境,所以我们要从“清洁”“通风”“消毒”三方面下手:

清洁重点区域:孩子常摸的地方(玩具、门把手、桌椅边缘、马桶盖)每天用清水擦拭,若有分泌物污染,立刻用含氯消毒液(如84消毒液按1:100稀释)擦拭,15分钟后再用清水擦净;

保持空气流通:家里每天至少开窗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避开早晚交通高峰的污染时段);托幼机构更要严格执行通风制度,有条件的可使用空气净化器(选择HEPA滤网款);

消毒物品有讲究:耐高温的餐具、水杯用开水煮沸15分钟最安全;毛绒玩具可装袋密封48小时(病毒离开人体后存活时间短);快递盒、外卖袋等外来物品,拿进家门后最好用酒精喷雾喷一喷。

去年夏天,有位妈妈告诉我:“我家按你说的每天擦玩具,结果隔壁家孩子生病,我家娃啥事儿没有!”这说明环境清洁不是“形式主义”,而是真能降低感染风险。

(三)免疫力提升:给身体“铸盾牌”

再严的防护也有疏漏,孩子自身的免疫力才是“终极防线”。提升免疫力要从“吃、睡、动”三方面下功夫:

吃对营养:夏季孩子食欲可能下降,但要保证优质蛋白(鸡蛋、鱼肉、豆腐)、维生素C(猕猴桃、橙子、番茄)和锌(瘦肉、南瓜籽)的摄入。可以把食物做成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