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VIP

2026届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页,共NUMPAGES页

福州一中2026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学科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1.山西河津古垛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6枚石雕和陶制蚕蛹,其形态逼真,整体造型与现代家蚕蚕蛹高度相似。这些石雕与陶制蚕蛹()

A.显示历代先民对蚕蛹形态的细致观察力

B.为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经济作物的实证

C.证明晋南地区是仰韶时期的桑蚕业中心

D.是山西地区史前丝织业存在的证据之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具体时空是远古中国。材料中,山西河津古垛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6枚石雕和陶制蚕蛹且整体造型与现代家蚕蚕蛹高度相似。蚕蛹作为养蚕物证,可间接反映史前丝织业的存在,D项正确;“历代先民”范围过广,仅仰韶文化无法证明历代延续,排除A项;“经济作物”表述不准确,蚕桑属养殖业,且未直接体现作物种植,排除B项;单一遗址无法证明区域中心地位,“中心”一词结论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2.下表所示为春秋战国时期文献中吴越地区的相关记载。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时间阶段

相关记载

文献

春秋前期

吴公子季札观周乐,能精准阐释《风》《雅》《颂》,却仍自“蛮夷”,以“断发文身”为俗。

称《左传》

春秋后期

越君勾践令诸大夫习《诗》《礼》,朝堂论政引“华夏先王之道”,但祭祀仍保留“鸟图腾"仪式。

《国语》

战国中期

楚王孙遗者钟铭文载“吴人,越人,尚同乎楚”,吴越贵族通婚频繁,且多以“华夏共祖”自称。

《史记》

A.长江流域礼制整合的初步完成

B.华夏认同在吴越地区逐步深化

C.东南地区华夏共祖观念的萌生

D.吴越习俗与周礼的互动式演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材料中提及春秋前期吴越地区仍自称“蛮夷”,后期越君习《诗》《礼》、论政引“华夏先王之道”,战国中期吴越贵族以“华夏共祖”自称,表明随着时间推移,吴越地区对华夏的认同不断加深,B项正确;“长江流域“礼制整合”不合题意,与材料侧重吴越地区的华夏认同相悖,排除A项;华夏共祖观念在战国中期已明确形成,而非“萌生”,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吴越“单向”对华夏文化的认同与融入,排除D项。故选B项。

3.三国时期流行“遥领”“虚封”制度(如下表),这说明三国统治者的共同愿望是()

姓名

国别

官衔

黄权

益州刺史

张翼

冀州刺史

孙韶

幽州牧

A.开疆拓土,扩展疆域B.兼并他国,统一天下

C.开发边疆,分封诸侯D.强化监察,澄清吏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时期(中国)。题目描述了三国时期的“遥领”“虚封”制度,即统治者授予官员名号(如刺史、州牧)管辖其他国家的土地(如魏国授黄权“益州刺史”,管理蜀汉的益州;蜀国授张翼“冀州刺史”,管理曹魏的冀州)。这种制度的核心目的是宣示对敌方领土的管辖权,而非实际治理。通过授予对方领土的官职,彰显对敌国的野心和统一的意愿,符合历史背景,B项正确;“遥镇”仅是名义上的管辖,无实际扩张行动,排除A项;题目未体现“分封诸侯”或“开发边疆”的实际举措,排除C项;“遥镇”与监察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唐律规定,男女囚犯分狱监管,男犯人主要在园圃从事体力劳动,女犯人则在厨房干活。犯人有病,要及时为其医治;其祖父母或父母若亡,准许犯人回家奔丧,并为其提供往返路费。该规定()

A.重在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B.深受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影响

C.有效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D.成为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朝时期,儒家思想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儒家强调“孝”道,材料中“犯人有病,要及时为其医治;其祖父母或父母若亡,准许犯人回家奔丧,并为其提供往返路费”,体现了对“孝”这一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重视,说明该规定深受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影响,B项正确;材料中主要规定的是对犯人的相关待遇,并非针对弱势群体(通常指老弱病残孕等社会层面需要特殊保护的群体)。犯人是违法犯罪人员,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弱势群体保护范畴,排除A项;材料只是关于犯人的一些待遇规定,主要围绕犯人的劳动分工、医疗和奔丧等方面,这些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及社会阶级矛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h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个人会员请填写与您文档内容相关的关键词作为昵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