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VIP

2026届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页,共NUMPAGES页

东方中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三年级历史科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1卷(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45分)

1.吉林大安后套木嘎遗址(距今约7000-3000年)地层显示,该遗址早期陶器以东北地区传统“之”字纹筒形罐为主,中期突然出现与大汶口文化相似的彩陶八角星纹,晚期则出现良渚文化风格的玉璧残片。这可以用来说明()

A.东北地区文化与南方交流密切B.中华文明起源阶段存在区域间交流

C.游牧文明逐渐向农耕文明发展D.中国史前文化间经济贸易往来频繁

2.仰韶文化时期,中原地区的聚落规模出现明显差异,出现以大型中心性聚落为代表的多层级区域聚落结构,聚落内部出现布局有序的特大公共性建筑、精细构筑的居住房屋,出现体现审美和信仰的彩陶。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阶层分化初见端倪B.多元一体格局奠定

C.封建等级逐渐完备D.国家机构日益完善

3.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下列思想与之一致的是()

A.“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B.“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D.“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4.西周时期,周王在分封、册命、赏赐等政治场合对臣下的称名方式主要有私名和官名(或职事名)两类,并不见礼书所载的相关亲属称谓;春秋时期,周王用“伯父”“叔父”来称同姓诸侯国,用“伯舅”“舅氏”来称异姓诸侯国。这一变化反映出()

A.家国一体观念淡化B.贵族政治走向瓦解

C.周天子势力的衰微D.儒家伦理得以重塑

5.商末周初时期的周人称自己为“有夏”,春秋早期西戎被称为“蛮夏”,当时的人们争相以“夏”自居。《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范宣子斥责羌戎氏首领驹支,驹支谓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认为诸戎与华夏同源。这体现了()

A.大一统国家最终形成B.华夏认同意识产生

C.少数民族封建化加速D.民族矛盾日益加剧

6.睡虎地秦简《行书律》记载:“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又载:“隶臣妾老弱及不可诚仁者勿令。书廷辟有曰报,宜到不来者,追之。”这些规定反映出秦代文书制度()

A.为中央集权提供了行政保障B.标志着封建官僚政治的确立

C.有利于削弱地方的行政权力D.通过皇帝诏令管控基层官员

7.图1为《秦代驰道示意图》。秦代驰道的成功修建主要得益于()

图1

A.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国家动员能力B.南北方社会经济的融合

C.民族交融推动华夏认同观念增强D.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型

8.两汉时期,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以巩固大一统王朝。下列举措中,最有利于两汉构建大一统认同的是()

选项

举措

A

汉高祖推行“郡国并行制”

B

汉明帝派人到西域求取佛经

C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东汉时期编修《九章算术》

9.以下为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小麦种植空间(阴影部分)分布特征示意图。其中能准确反映隋唐时期小麦种植的空间分布特征的是()

10.下图是两千年来中国历代气候变化统计情况,其中,第一个冷冻期间西北草原面积大幅度减少。史料记载,西晋期间,冰、雨雹、冻寒等气象记录的频率越来越高。由此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A.少数民族大量内迁B.政权更迭频繁C.生态环境全面恶化D.民族交融加强

11.《新唐书·百官志》载:“大历以后,枢务及用兵,皆宰相以专判,中书舍人六员,分押尚书六曹,佐宰相判案,军国政事,咸系于中书,而尚书、门下之权渐轻。”据此可知,唐朝大历以后()

A.中央决策机制发生根本改变B.尚书省沦为中书省下属机构

C.中枢权力向中书省逐渐集中D.门下省已无法发挥审核职能

12.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太宗诏令:“诸道转运使,察部下官吏,罢软、怠惰、逾滥者,条其事状以闻。其清强、公勤、明干、惠爱及不治之声著于民听者,亦以名闻。”同时规定,转运使“专掌一路财赋”,提点刑狱司“专察刑狱”,安抚使“掌一路兵民之事”,各司其职,“皆不得越权干涉他司事务”。北宋朝廷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分割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B.增设地方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C.加强监察地方长官,整饬吏治D.削弱将领权力,消除割据隐患

13.南宋吴自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h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个人会员请填写与您文档内容相关的关键词作为昵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