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桂平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调研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VIP

广西贵港市桂平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调研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秋季学期高中一年级调研检测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至三单元。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闻一多新诗辞藻浓密的特点十分鲜明,形成了一种与同代诗人迥异的语言色彩,如他的前期诗歌《李白之死》,就充满了陆离的词语。即使是一些写得较为自由灵动的诗,其中的辞藻也比一般诗人的诗要浓密,如《晚霁见月》。此诗描绘了雪后转晴不久由黄昏入夜的情景,诗人使用了一连串富有色彩的名词和极富表现力的动词,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自然景观的变幻,让人有目不暇接之感。到《死水》时期,闻一多追求一种平静的抒情调子,重视理性的节制,但也时时呈现浓密的辞藻。如《口供》第一节就是一连串美的意象,在短短八行诗中集中了“白石”“青松”“大海”“黄昏”“蝙蝠”“国旗”“菊花”“苦茶”等,即如颜色有“白”“青”“鹅黄”“古铜色”等。

浓密的辞藻,在诗中往往形成密集的意象群,体现了闻一多新诗的情绪节奏。诗行内的意象密度,应该同诗的内在情绪节奏统一。意象安排的密度,尤其是意象转换递变的频率,在读者的视觉、听觉和灵觉中会形成一种声律,或快或慢,或婉转动听或急促有力。这种声律应该同诗人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情绪、同语言的外在节奏协同一致。密度高、递换快的意象排列能生成一种急促的节奏,而密度低、递换慢的意象排列则形成一种迟缓的节奏。以此考察闻一多新诗的浓密辞藻,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他的前期诗如《李白之死》《晚霁见月》中呈现的是意象的快速转换,表达的正是一种急切和轻快的情绪节奏,体现了诗人的浪漫气质。而后期的《死水》中虽然辞藻浓密,但就意象来说却较为单一,虽然诗中排列着不少华丽的词语,但这些词语本身并不构成意象,而是在抒写“死水”这一总体意象,所以读来并不显得情绪节奏急促,相反倒是显出平静抒唱的调子,这种调子同诗的规律音节结合,更是传达出一种讽喻的情调,从而达到了化丑为美的艺术效果。

浓密的辞藻,在诗中往往又能形成生动的形象,体现了闻一多新诗对绘画美的追求。如《黄昏》中的几行:

黑黯好比无声的雨丝,

慢慢往世界上飘洒······

贪睡的合欢叠拢了绿鬓,钩下了柔颈,

路灯也一齐偷了残霞,换了金花;

单剩那喷水池

不怕惊破别家底酣梦,

依然活泼泼地高呼狂笑,独自玩耍。

在新诗史上有许多诗人重视诗的色彩美,但没有谁能像闻一多那样浓重地使用色彩,密集地使用色彩,丰富地使用色彩,因为诗人是那么醉心色彩,甚至宣称“要过这个色彩的生活”。即使那些并不以色彩为主要抒写对象的诗,也注意以色彩来暗示情绪,这就使得闻一多的新诗辞藻显得色彩浓烈、形象鲜明。

(摘编自许霆《五四新诗语言探索的典范之作-论闻一多新诗的语言特征》)

材料二:

我想诗的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就是“形”和“质”。这能抒写的、适当的文字就是诗的“形”,那所抒写的“意境”,就是诗的“质”。换一句话说:诗的“形”就是诗中的音节和词句的构造;诗的“质”就是诗人的感想与情绪。所以要想写出好诗真诗,就不得不注意这两方面。

现在先谈诗的形式的问题:诗形的凭借是文字。而文字具有两种作用。一是音乐的作用,文字中可以听出音乐式的节奏与协和。二是绘画的作用,文字中可以写出空间的形相与颜色。所以优美的诗中都含着音乐,含着图画。它是借着极简单的物质材料-纸上的字-表现出空间、时间中极复杂繁富的“美”。

那么,我们要想在诗的形式方面有高等技艺,就不可不学习点音乐与图画(及一切造型艺术,如雕刻建筑),使诗中的词句能适合天然优美的音节,使诗中的文字能表现天然图画的境界,况且图画本是空间中静的美,音乐是时间中动的美。而诗恰是用空间中娴静的形式-文字的排列-表现时间中变动的情绪思想。所以我们对于诗,要使诗的“形”能有图画的形式的美,使诗的“质”(情绪思想)能有音乐式的情调。

下面再谈点诗人人格养成的方法。有诗人主张多读书,这话不错;不过我以为读书穷理而外,还有两种活动是养成诗人人格所不可少的。

一是在自然中的活动。包括直接观察自然现象的过程、感觉自然的呼吸、窥测自然的神秘、听自然的音调、观自然的图画等的活动。风声水声松声潮声都是诗声的乐谱。花草的精神,水月的颜色,都是诗意诗境的范本。所以在自然中的活动是养成诗人人格的前提。“诗的意境”就是诗人的心灵与自然的神秘互相接触映射时产生的直觉灵感。这种直觉灵感是一切高等艺术产生的源泉,是一切真诗好诗的GenialeKonceptiouo(意为“天才构思”)。

二是在社会中的活动。诗人最大的职务就是书写人性与自然。而人性最真切的体现,莫过于在社会中的活动-人性的真相只能在行为中体现-所以诗人要想描写人类人性的真相,最好是自己加入社会活动,直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