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师考试之食源性疾病及预防.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营养师考试之食源性疾病及预防;第一节食源性疾病

(foodbornedisease);食源性疾病三个基本要素;食源性疾病分类;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点;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因素;(1)影响病原物质污染的因素;(1)影响病原物质污染的因素;(1)影响病原物质污染的因素;(2)影响病原物质增殖的因素;(2)影响病原物质增殖的因素;(3)影响病原物质残存的因素;二、食物中毒(foodpoisoning);中毒食品分类;2020/11/3;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epidmiologicalfeatures);食物中毒分类(typesoffoodpoisoning);第二节细菌性食物中毒

(microbial(bacterial)foodpoisoning);细菌性食物中毒概述;(一)??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机理(pathogenesis);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机理(pathogenesis)

1感染型(infectiontype)

1)病原菌胃肠道 繁殖 胃肠道黏膜充血、白细胞浸润、水肿、渗出等炎性病理变化

2)死亡的病原菌 内毒素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体温升高

;2020/11/3;??鉴别诊断;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防治原则

;二、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沙门氏菌特点;(二)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二)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2020/11/3;(三)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中毒机理(pathogenesis)

;(四)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临床特征;预防措施

(preventmeasure);五、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预防;三、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神奈川(Kanagawa)试验阳性;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引起肉毒毒素中毒的食品;肉毒毒素中毒的临床特征;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小结;第三节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

一、霉变甘蔗中毒

甘蔗经长期贮存,因大量微生物繁殖引起霉变,食用此种霉变甘蔗后可引起中毒、多见儿童,病情常较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一)有毒成分

霉变甘蔗中分离出来的产毒真菌为节菱孢霉,其毒素为3-硝基丙酸,主要损害??枢神经是神经毒。;(二)中毒表现

潜伏期短,10分-几小时

发病初期为消化功能紊乱,恶心、呕吐、腹泻,后出现神经症状,头晕、头痛、复视等。严重抽搐,四肢强直。内旋、手呈鸡爪状,瞳孔散大,口吐白沫,昏迷,常死于呼吸衰竭,死亡率可达50%。

(三)治疗和预防

不吃霉变甘蔗

尽快洗胃、灌肠排毒

对症治疗(脑水肿、血循环、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

对甘蔗进行感观检查,严禁出售霉变甘蔗。;二、赤霉病麦中毒

赤霉病毒食物中毒是真菌性食物中毒的一种,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一)病原及中毒机制

赤霉病麦的病原菌为镰刀菌,其中最主要的是禾谷镰刀菌。在谷物上和适宜繁殖温度是16-24℃,相对湿度85%,大麦、小麦、元麦等在田间抽穗灌浆时,如条件适宜即可发生赤霉病。玉米、稻谷、甘薯、蚕豆等作物也可发生。

;;(二)中毒表现

食后10-30分钟内,出现恶心、头昏、腹痛、呕吐、全身乏力,少数伴有腹痛、流涎、面色潮红。

严重者可有呼吸、脉博、体温及血压波动。四肢酸软,步态不稳(醉谷病)

一般停止食用病麦后1-2天即可恢复,未见死亡报道。;(三)预防

1、防霉

①选择抗赤霉小麦品种

②精耕细作和加强田间管理可预防赤霉病

③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菌剂,控制赤霉病情

④收获后及时脱粒、晒干或烘干

⑤仓贮期间要通风,勤翻晒、粮谷水分控制在

11-13%;2、减少病麦粒和去除毒素

比重分离法(1﹕18盐水,除去上浮病麦)

稀释病麦(病麦粒比例3-5%减至1%)

碾磨去皮法(毒素主要在麦粒外表层,精白面可降低毒素含量)

清水浸或石灰水浸泡去毒。

毒素对热很稳定,一般烹调难以破坏,但油煎薄饼可略降低毒素含量,病麦发酵醋和酱油。有效好的去毒效果。;三、霉变甘薯中毒

甘薯又名红薯、甜薯、地瓜,因贮藏不当,可引起霉变(黑斑),食用后可引起人畜中毒。

造成甘薯霉变的病原菌为茄病镰刀菌或甘薯长喙状壳菌。所产生的毒素化学结构简单,均有一个呋喃环。

甘薯毒素主要引起临床症状:肝脏病变,肺非典型间质性肺炎,慢性病变可造成肾坏死。

急救治疗和预防:原则同

文档评论(0)

celkhn03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