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急诊常见问题与预防.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夏季急诊常见问题与预防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02

溺水与雷电事故

01

高温相关急症

03

夏季饮食安全风险

04

虫媒叮咬与皮炎

05

户外活动意外伤害

06

家庭急救准备

高温相关急症

01

中暑症状识别与分级

先兆中暑

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晕、头痛、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体温可能正常或略有升高(38℃),及时转移到阴凉处并补充水分后可迅速缓解。

轻度中暑

除先兆症状外,体温升至38℃以上,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恶心呕吐、心率加快等症状,可能伴有早期循环功能障碍(如四肢湿冷、血压下降),需立即降温并就医。

重度中暑(热痉挛/热衰竭)

体温超过39℃,出现肌肉痉挛(常见于四肢和腹部)、虚脱或晕厥、持续呕吐、意识模糊等,可能伴随低钠血症或脱水,属于急诊危重症,需紧急医疗干预。

热射病(最严重阶段)

核心体温≥40℃,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谵妄、抽搐、昏迷)、皮肤干燥无汗或多器官衰竭(如肝肾功能损伤、凝血障碍),死亡率高达60%,需立即启动ICU级别抢救。

热射病急救处理步骤

快速降温

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脱去外衣,用冰水浸泡、冰袋敷大动脉(颈侧、腋窝、腹股沟)或蒸发降温(冷水喷洒+风扇),目标在1小时内将核心体温降至38.5℃以下。

01

气道与循环支持

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需侧卧防误吸,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液(首选0.9%氯化钠溶液),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

多器官功能监测

持续监测核心体温、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抽血检查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肌酸激酶等,预防DIC和横纹肌溶解。

专业医疗转运

在初步降温的同时联系急救系统,转运途中需持续降温并记录生命体征,避免使用镇静剂(可能抑制呼吸)和阿司匹林(加重凝血障碍)。

02

03

04

2014

脱水预防与补液原则

04

01

02

03

动态补液策略

高温环境下每小时饮水200-300ml(约1杯),选择含电解质饮料(钠40-80mmol/L、钾20-30mmol/L),避免单纯大量饮用纯净水导致低钠血症。

尿液监测

通过尿量和颜色判断脱水程度(理想尿色为淡黄,若呈深黄或4小时无尿需紧急补液),劳动人群每日尿量应维持在1500ml以上。

高风险人群特殊管理

老年人建议定时饮水(即使不渴),儿童按体重补液(50-100ml/kg/天),运动员运动前2小时饮用500ml含糖电解质饮料。

食物辅助补水

增加西瓜、黄瓜、橙子等高水分水果摄入,适量补充咸味食物(如淡汤、咸饼干)以维持血钠水平,避免酒精和咖啡因加重脱水。

溺水与雷电事故

02

溺水现场救援关键措施

快速评估现场安全性

施救前需确保自身安全,避免盲目下水,优先使用救生圈、长杆等工具辅助救援。若环境危险,应立即呼叫专业救援人员。

实施心肺复苏(CPR)

溺水者被救上岸后,若无自主呼吸或心跳,需立即清除口鼻异物,开放气道,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至专业医疗人员到达。

保持体温与体位稳定

救援后需用干燥衣物包裹溺水者,避免失温,并采取侧卧位防止呕吐物阻塞气道,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

避免延误送医

即使溺水者恢复意识,仍需送往医院检查是否存在吸入性肺炎、电解质紊乱或迟发性脑损伤等潜在并发症。

雷电天气避险要点

关闭门窗,拔掉电器插头,避免使用有线电话或接触水管、燃气管道等金属设施,选择封闭式建筑物中央区域躲避。

室内避险规范

正确防护姿势

车辆避险优势

雷暴天气时避免停留在山顶、沙滩、高尔夫球场等空旷地带,远离树木、电线杆、金属栏杆等易引雷物体。

若在户外无法撤离,应双脚并拢蹲下,低头抱膝,减少身体与地面接触面积,避免成为电流通路。

汽车可作为临时避雷场所,但需关闭车窗,避免触碰车内金属部件,且不宜停靠在树下或高压线附近。

远离开阔区域和高耸物体

检查呼吸、心跳,对无反应者实施CPR,同时观察是否存在骨折、内脏损伤等复合伤,避免随意移动伤者脊柱。

评估伤情与生命支持

用清洁敷料覆盖电击伤口,避免涂抹药膏或冰敷,抬高肢体减轻肿胀,对大面积烧伤者补充体液防止休克。

创面处理与抗休克

01

02

03

04

立即关闭电源或用干燥木棒、橡胶制品等绝缘工具移开带电体,严禁直接用手拉扯伤者或导电物品。

切断电源与绝缘操作

即使表面伤势轻微,仍需送医检查是否存在心肌损伤、神经功能障碍或深部组织坏死等隐匿性损害。

系统性并发症监测

电击伤初步处理方法

夏季饮食安全风险

03

患者会出现剧烈呕吐、腹泻(水样便或血便)、腹部绞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需及时补液治疗。

部分化学性中毒(如有机磷农药、汞化合物)会伴随瞳孔缩小、肌肉震颤、意识模糊等神经毒性表现,需立即使用特效解毒剂。

发热(38℃以上)、寒战、乏力等全身炎症反应常见于细菌性食物中毒,严重者可出

文档评论(0)

158****11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