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我国粒缺伴发热患者的常见病原菌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年8月第33卷第8期FreifeldAG,etal.ClinInfectDis.2011;52(4):e56-93常见革兰阴性菌常见革兰阳性菌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含MRSA)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含VRE)鲍曼不动杆菌链球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第27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007-2009CARES:
血液内科病原谱CAREresearchdata2010回顾性病例分析:全国共14家教学医院参与的院内感染病原菌耐药监测项目(335株细菌)第28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国内一些中心的研究数据表明:血液病患者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9。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起,G+菌感染率逐渐上升。而近几年来,G+菌感染率未见明显增加,处于相对稳定状态1-2。韩冰,邸海峡等.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0):664-668王继军,胡凯等.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0;18(4):1031-1035朱骏,丁星等.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6;6(1):37-41王秀丽,吴德沛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1589-1591叶芳,贾宁等.临床医药实践.2011;20(4):243-244.王继军、等2(2010)朱骏、等3(2006)王秀丽、等4(2010)叶芳、等5(2011)孙景勇、等6(2006)邓琦、等7(2009)李春艳、等8(2008)吴蓓倩、等9(2008)孙景勇,倪语星.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2):20-217.邓琦,李新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9):1159-1162.李春艳.中华医院感染学杂.2008;18(8):1179-1182.吴蓓倩,冷海燕等.中国医药导刊.2008;10(8):1222-1223国内血液病感染以G-菌为主第29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汪复,朱德妹等.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10(5):325-334.2.肖永红,王进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63.肖永红,王进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6):77-83ESBL阳性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阳性率分别达到50-60%和40-50%1。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菌株比例有增加趋势1-3。产ESBL菌株比例耐药菌比例呈增加趋势第30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非发酵菌比例大幅增加1.汪复,朱德妹等.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3(2):65-70.1994-2001年上海地区监测数据12.CHINET2010非发酵菌在G-菌中的比例CHINET2010血液科全年耐药监测2G-菌分布(菌株数:573)34.8%33.6%33.7%32.2%25.6%30.0%28.0%23.0%第31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哪些患者要重点考虑非发酵菌感染?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1既往90天内使用过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患者,在G-菌中非发酵菌感染比例增加1.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年8月第33卷第8期2.Pe?aC,etal.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2007;51(6):1967-1971;3.TroilletN,etal.ClinInfectDis.1997;25(5):1094-1098.4.ZavasckiaAP,etal.JournalofHospitalInfection2005;59:96–101;5.YeJJ,etal.PLoSOne.2010;5(4):e99476.AnsariSR,etal.CANCER.2007;109(12):2615-2622众多研究显示:碳青霉烯类的使用是导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独立风险因子2-4碳青霉烯类的使用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多重耐药的风险因子5-6第32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血液科肠杆菌科细菌
对9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CHINET2010CHINET2010第33页,共6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血液科非发酵细菌(总体)
对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CHINET2010CHINET2010第34页,共60页,星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