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地震知识.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期:

演讲人:XXX

小班幼儿地震知识

目录

CONTENT

认识地震现象

01

水平晃动与上下颠簸

地震时地面会突然左右摇摆或上下颠簸,就像站在摇晃的秋千上,可能让幼儿站立不稳甚至摔倒。这种晃动是由于地震波(横波和纵波)传递到地表时的能量释放。

持续时间差异

轻微地震可能仅持续几秒,而强震可达数十秒甚至更长,幼儿会感受到持续的摇晃感,类似被大人轻轻推搡的感觉。

物体移动现象

教室内的桌椅、玩具等物品可能滑动或倾倒,帮助幼儿观察这些现象可增强对地震的直观认知。

地震时的晃动感受

地震的声音特点(如“咚咚声”)

地下轰鸣声

地震前或发生时,地下可能传来低沉的“轰隆”声或“咚咚”声,类似远处打雷或重型卡车驶过的声音,这是岩层断裂或摩擦产生的声波。

声音与震级关系

强震常伴随更剧烈的声响,但小地震可能无声,需提醒幼儿声音并非判断地震危险的唯一标准。

建筑物结构噪音

房屋门窗可能发出“嘎吱”响动,玻璃震动时会产生高频“哗啦”声,可通过模拟实验(如敲击铁桶)让幼儿辨识这类声音。

“大地在跳舞”

用积木搭建模型模拟板块碰撞,说明地壳像积木一样相互挤压后会突然错动,引发“地震游戏”。

“积木倒塌游戏”

“巨人翻身”

描述地下住着沉睡的巨人,偶尔翻身时会带动地面震动,以童话式解释地震的不可预测性。

将地震比喻为地面在跳摇摆舞,帮助幼儿理解不规则的晃动是自然现象,而非人为控制,减少恐惧感。

简单比喻说明(如“大地在跳舞”)

室内安全躲避

02

选择稳固的家具

优先躲到木质或金属材质的桌子下方,确保其承重结构足以抵挡坠落物冲击,避免选择玻璃或塑料材质的脆弱家具。

保持低姿态进入

教导幼儿以跪爬姿势迅速钻入桌下,避免站立或奔跑过程中因晃动跌倒,同时减少身体暴露面积。

检查周围环境

确认桌下无尖锐物品或易碎品,避免躲避时造成二次伤害,并确保逃生路径不被杂物阻塞。

快速躲到坚固桌子下

指导幼儿用双臂交叉护住后脑勺,双膝紧贴胸部呈蜷缩状,利用肘部保护太阳穴和面部,最大限度减少头部受伤风险。

标准防护姿势

强调在震动停止前不得随意移动,避免因频繁调整姿势导致重心不稳,同时通过深呼吸缓解紧张情绪。

持续保持姿势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反复练习防护动作,帮助幼儿形成肌肉记忆,确保紧急情况下能本能反应。

模拟演练强化记忆

双手护头蜷缩身体

明确告知幼儿窗户、书架、吊灯等区域在地震时的危险性,玻璃飞溅和重物坠落是主要致伤因素。

远离窗户和易倒物品

识别高危区域

要求幼儿至少远离窗户两米以上,并避免靠近未固定的电视、花瓶等易倾倒物品。

建立安全距离概念

教师应提前规划教室内的安全三角区,移除高处装饰物,加固摇摆家具,从源头降低风险。

空间安全评估

室外避险要点

03

跑到空旷场地

选择开阔安全区域

地震发生时,应迅速带领幼儿远离建筑物、围墙、电线杆等潜在危险物,优先选择操场、广场等无遮挡物的开阔地带避险。

01

保持队伍有序疏散

教师需组织幼儿排成纵队,避免推挤和混乱,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安全到达指定地点。

02

远离车辆和玻璃幕墙

空旷场地附近可能存在停放的车辆或玻璃幕墙建筑,需提醒幼儿保持至少10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03

识别高空坠物风险

商业区或街道边的广告牌、路灯杆等设施在地震中易倾倒,应指导幼儿选择无悬挂物的路线撤离。

注意广告牌和路灯杆

禁止返回室内取物

强调地震持续期间绝对不可因个人物品返回教室或靠近建筑物,避免二次伤害。

大树可能因震动断裂树枝,建筑物外墙可能剥落瓷砖或玻璃,需教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并主动绕行。

避开大树和建筑物

蹲下保护头部

保持镇定等待指令

标准防护姿势示范

若随身携带书包或软垫,可指导幼儿将其顶在头顶以增强头部保护效果。

要求幼儿双膝跪地、身体蜷缩,用双臂交叉护住后脑勺,教师需逐个检查姿势规范性。

在避险位置保持安静,通过儿歌或数数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直到教师确认安全后方可起身。

1

2

3

利用书包或坐垫缓冲

重要行为准则

04

听从老师指令行动

信任教师判断能力

老师接受过专业应急培训,幼儿需无条件服从指令,即使与个人想法冲突也应严格执行。

03

幼儿应按照日常演练流程,跟随老师排队撤离,严禁推搡或擅自离队,确保疏散过程高效安全。

02

有序撤离避免拥挤

保持冷静迅速反应

幼儿需在老师指挥下立即停止活动,避免因慌乱导致摔倒或碰撞,老师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避险路线和方式。

01

1

2

3

不哭闹避免呛入灰尘

捂住口鼻保护呼吸道

教导幼儿用衣袖或湿毛巾捂住口鼻,减少灰尘吸入,同时通过深呼吸稳定情绪,降低哭闹概率。

心理安抚技巧应用

老师可通过简短儿歌或故事分散幼儿注意力,避免恐慌情绪蔓延,培养幼儿在危机中的自控能力。

模拟训练强化意识

通过定期开展防震演习,让幼儿熟悉应对流程,形成条件反射式冷静反应,减少实际灾害中的哭闹行为。

不返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